楚山楚水,钟灵毓秀;荆楚大地,生机盎然。2025 年上半年,湖北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6.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14.4%,一组组亮眼数据背后,是湖北省委以 “干部素质提升年” 为抓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改革发展一线长才干、强担当的生动实践。从武汉光谷的碳化硅晶圆车间到鄂州花湖机场的跨境电商直播间,从黄冈的机器人创新中心到十堰乡村的农工旅融合项目,荆楚儿女正以 “挑大梁” 的姿态、“看担当” 的行动,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征程上书写着 “千帆竞发、楚天辽阔” 的时代答卷。
一线攻坚育新机,以创新驱动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
新质生产力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而干部的攻坚能力则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湖北深谙此理,将重大项目攻坚作为干部成长的 “练兵场”,让党员干部在实战历练中锻造专业本领、厚植实干精神。在武汉光谷,面对长飞先进碳化硅晶圆项目 “路不通、地未平” 的困境,未来科技城党员攻坚专班联合多部门挂图作战,仅用 1 个月实现项目开工,1 年完成高标准变电站建设,推动企业达产后每年可为 144 万辆新能源车提供核心部件,彻底打破国外在高压快充关键材料领域的垄断;在黄冈,针对科峰智能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的 “技术焦虑”,市科技局党员先锋专班牵线院士团队、完善保障机制,推动 20 余所高校院所共建创新中心,6 项关键技术实现联合攻关。
立足科教资源富集的省情,湖北更以干部担当为桥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从人工智能到脑机接口,从人形机器人到新能源汽车,党员干部化身 “科技红娘”“产业管家”,在实验室与生产车间之间搭建起转化通道。今年上半年,湖北高技术制造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 27.5%,这一数据不仅印证了新质生产力的蓬勃活力,更彰显了干部队伍在培育新动能中的 “主心骨” 作用。实践证明,只有让干部在创新攻坚中经风雨、见世面,才能真正激活创新 “一池春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力量。
强基提能拓格局,以开放思维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内陆地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打破 “地理壁垒”,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湖北以 “强基提能” 行动为抓手,让党员干部在对外开放一线 “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用干部能力的 “提升度” 换取开放发展的 “加速度”。在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旁的跨境电商产业园,90 后干部陈思带领专班从零起步,研究展陈设计、对接工程建设、接洽全球客商,仅用数月便将空房子打造成集选品、直播、供应链于一体的跨境基地,目前已签约企业 286 家、入驻重点企业 72 家;在黄石棋盘洲综合保税区,管理办副主任李动两次赴苏州 “取经”,将 “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 模式引入湖北,又结合本地资源创新 “门到港、港到门” 物流方案,推动综保区今年 1-7 月完成进出口总值 57.54 亿元,让 “湖北制造” 更便捷地走向全球。
开放的格局,源于干部的视野;开放的成效,取决于干部的作为。湖北深知,内陆开放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必须让干部在实践中探索、在学习中提升。无论是鄂州市临空经济区选拔 23 名年轻专业干部组建三大专班,还是全省开展领导班子岗位胜任能力提升计划,本质上都是在为开放发展 “储备人才”。从 “引进来” 到 “走出去”,从 “卖产品” 到 “建生态”,党员干部以 “空杯心态” 学习先进经验,以 “创新思维” 破解发展难题,让鄂州花湖机场成为 “空中丝绸之路” 的重要节点,让黄石综保区成为对外开放的 “湖北窗口”。事实证明,只有锻造一支懂开放、会开放、善开放的干部队伍,才能让内陆地区摆脱 “边缘困境”,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找准定位、赢得主动。
利民为本守初心,以实干作风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幸福;干部的最大担当,是为群众办实事。湖北始终将 “利民为本” 作为干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号召党员干部弘扬 “四下基层” 优良传统,在乡村振兴一线解民忧、暖民心、惠民生。在十堰竹溪县城关镇,面对廖家河村农工旅融合项目的 “资金难题”,镇党委组建 15 人政策攻坚专班,以 “日学政策、周研动态、月访部门” 的韧劲,不仅争取到 450 万元省级专项债,更创新 “财政 + 社会资本” 模式撬动 3500 万元社会资金,让啤酒厂、幸福农场等项目顺利落地,带动 220 名村民就近就业;在襄阳南漳县李庙镇,面对抽水蓄能电站的征地搬迁难题,90 后干部余言带领团队扎根村组两月余,挨家挨户宣讲政策、精准核算指标,最终推动项目核准提前 5 个月、征地拆迁提前 3 个月完成,用 “一把尺子量到底” 的公平赢得了群众信任。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在干部。从解决农户灌溉难题的国网党员服务队,到帮村民打通蔬菜销路的村党支部书记;从 “青蓝接力” 工程中扎根项目一线的年轻干部,到为脱贫户谋增收的乡镇党委书记,湖北的党员干部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当脱贫户侯太信说出 “干部比咱自己还上心”,当城关镇党委书记柏元军感慨 “资金不是等来的,得靠自己争取”,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乡村面貌的蝶变,更是干部作风的转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湖北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让干部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以实干解决群众 “急难愁盼”,才能让乡村振兴的成果真正惠及千家万户,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勇担使命,抢抓机遇,加快建成支点,关键在于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奋发进取、敢做善成。” 湖北省委组织部的这句话,既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期许。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到内陆开放的突破,从乡村振兴的推进到民生福祉的提升,荆楚大地的每一点变化、每一项成就,都离不开党员干部的担当与作为。当前,中部地区崛起正处于关键时期,湖北作为 “中部支点”,更需要以 “干部素质提升” 为突破口,让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拼的姿态、抢的劲头、实的作风,在千帆竞发的时代浪潮中,以担当之笔绘就楚天辽阔的高质量发展新图景,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更多湖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