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中有一位母亲。
多少年前读到这位母亲时,正是“少年不知愁知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花样年华,根本体会不到一位母亲失去孩子的那种痛,总觉得有点格格不入。
多少年后,而今,再读这位母亲,不得不感叹伟大的雨果先生的伟大。
这位母亲是帕盖特,她的父母死去后,她在人世上再没有人可爱,也没有人爱她了。从此她成了妓女,孤苦伶仃,生活中中无依无靠,走在大街上遭人骂,侍卫打她。受尽了磨难,就在这悲惨的生活里她有了一个女儿,她每天热泪涟涟地亲吻着女儿,她重新点燃了生活的希望。有了女儿的帕盖特越来越幸福。可是,女儿四个月大时被埃及人(流浪汉,乞丐)给偷走了。那天~
孩子不见了,床上空空地,孩子已无影无踪,只留下那只漂亮的小鞋。她赶忙冲出房门,扑到楼下,用头撞着墙喊道:我的孩子,谁看见我的孩子?谁抱走了我的孩子……她在城里走街串巷乱跑,整天找来找去,像个疯子,神情恍惚,样子吓人,像一头丢了幼崽的野兽到各家各户窗子和门外去嗅……
第二天她的头发全白了,再过一天,她便失踪了。原来,她做了隐修女,在一个如同坟墓的小屋(老鼠洞)生活了十五个年头。
她在这十五年里祈祷,受了十五年苦。
最终,帕盖特遇见了她的女儿,可是,这时的女儿已被判了绞刑,卫兵们正在逮捕她。这位母亲从巨大的幸福憧憬着还没醒来,却要面临再次失去女儿的机会。不,这位母亲绝不能让女儿从她身边离开,她想尽一切办法救。她拿着老鼠洞里唯一当枕头的大石板,砸断了老鼠洞的两个铁栅栏把女儿拖进了洞里面。面对卫兵,她勇敢、疯癫、哀求、哭诉、反抗、扔石头砸向卫兵。最后,这位母亲死死抱住保护女儿,被一同带到了绞刑架下,当她看见刽子手要把女儿送到绞刑柱时,她如一头猛兽扑向刽子手,死死地咬住他的手。人们猛劲地推开她,她的头重重地砸向了石板地上,死了。
这位母亲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保护,自然、真实、伟大。作家雨果对帕盖特以母亲的角度写得真挚感人,把母亲的爱刻画的丰富、淋漓尽致。
记得,好多年前看过一个节目,类似表演的节目,记得当时评委中有著名的演员斯琴高娃。那次,要求选手表演商场购物,然后孩子找不到,不见了。这么一个场景,选手自由发挥想象表演。
选手们各显神通,各展才艺。
结束后,斯琴高娃点评道:
你们应该没有孩子,经历不到孩子一下找不到的那种手脚麻木似的害怕。你们有的甚至回家找老公商量,有的打电话求助……
然后,主持人请斯琴高娃来表演一番,当她表演的时候,失去孩子的那一刻,害怕,慌乱、疯狂、神志不清、都被她栩栩如生地演了出来。
正如雨果笔下的帕盖特失去女儿时像一头丢了幼兽的野兽到各家各户窗子和门外去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