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儿子因病在家休息,我们每天要24小时待在一起。上了一年幼儿园后,忽然不太适应儿子全天在家了。
我尽量不看手机,努力保持一个爱看书、爱学习、会全心陪儿子练习英语、一起玩儿的好妈妈形象。
大部分时候,我做的还是不错的。效果也非常好——儿子每天很开心,可以说,我们过得还算充实。
他对学英语表现出了越来越强烈的学习欲望,不用我催着练习,自己主动要拿出来录视频、给老师发过去。也会拿起故事书,自己安静的看很久。还会拿起剪刀剪纸玩儿,找出可以涂色的书,很认真的“画画”,和他的玩具朋友们相处的也非常融洽。
一顶爸爸的帽子,一根树棍,一张毯子,随便一件手头的东西,都是他很好的玩具。
偶尔,我也有情绪失控的时候。
有一次,我拿着手机,站在床边回复一条信息,儿子忽然从后面推我一把,我从床上一大步跳到了地板上。我忍不住对他大声喊叫起来,“慈母”的形象尽毁。
我只是想告诉他,那样做很危险。我甚至一把把他推下床,想以切身体验,告诉他有多危险。然后,我让儿子站着“反省”。
我看到儿子满眼的恐惧。
我很少对儿子发脾气。我会尽量和他讲道理,告诉他那样不对,会造成很坏的后果。有时候我会觉得只是说说,也许不会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
今晚,我又对儿子大喊大叫了。
其实静下来想想,大喊大叫的目的,除了告诉他他犯错了,做了危险的动作或是什么错,更是表达自己被打断的懊恼情绪。
每次对儿子发脾气,都会从儿子眼里读到极度的恐惧。我很心疼,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严,会坚持把“仪式”完成。
孩子在每个阶段的表现和反应,是有不同的含义的,只是武断的发脾气,不去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孩子成长的过程,时时刻刻都在学习,从我们的大喊大叫,也会传递给孩子一些内容,相信不会是好的内容。一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学习做一名合格的家长,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爱孩子,再多一点耐心,和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