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案例:数学老师反映班上有一个姓赵的同学不知何故连续三天不交数学作业。班主任把小赵叫到办公室问他:你为什么不交作业?他低头不语。给他讲学习的意义,讲作业的重要性……他还是一言不发。作为班主任的你火了,大发雷霆,责令小赵:必须当天把所缺作业补齐,否则……你愿意为这最后通牒一定起作用,谁知,第二天小赵不但没有把作业补上,反而不进教室上课了。这下你没辙了,可是若让他开了先例,再有效仿的,那以后教学还怎么进行?
案例答辩应该先分析原因,再给出措施,同时应该注意措施的理论依据。措施因人而异,但都应该系统、有效。
在对问题判定的时候应该看到,班主任没有去主动了解情况——对于该学生的个别情况,作业的情况,师生关系的情况等等——就做了决定。班主任的处理方式过于简单,不符合学生实际和教育规律,以致于产生了比较负面的结果——学生不进教室上课了。
制定措施时,首先考虑的是安抚学生的情绪,让赵姓同学回班上课。这一点很多老师忽略了。如果一个学生不进教室上课,加上情绪可能有异常情况,他的人身安全就很难得到保证。解决问题时首先要解决最紧要的,当然此时的安抚只是暂时性的措施,学生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因此就需要有进一步的措施,班主任老师需要先找数学老师、班里同学,包括家长了解小赵同学的情况和最近数学作业和其他科的情况,了解最近有无其他因素影响,例如人际关系、家庭变故、学习困难、生活挫折等等。第三,在此基础上再次找到小赵,促膝谈心,班主任少说多听,因为倾听是沟通的前提,此前老师犯的错误就是不明情况,直接教育甚至指责、下最后通牒。信任与理解是沟通的前提。学生只有拉近了才好教育,该道歉的时候老师也要道歉,不该大发雷霆。根据谈话内容决定,小赵的问题是只需要单独解决,老师关注,同学关心,还是需要辅以其他解决方式。如果作业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可以考虑用召开班会等形式进一步解决。
关于理论依据,应该注意这是我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我们解决问题如果有人追问一句你为什么这么做,你该如何回答呢?肯定不能说:我就是这样想的,这是经验。而是应该依据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依据中学生年龄特点,依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依据某位教育家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不必太多,适当地在回答时点到即可,而且应该融入你的回答,一般不要单独说:这是我的理论依据。理论依据应该自然融合,当然,想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老师们平时多积累,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情形。
附耿敏老师分析
案例中班主任本着为赵同学负责,为班级负责,采取措施旨在避免其数学成绩下滑,避免其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但是造成事与愿违的相反后果。
问题分析:1. 班主任关心学生发展,一心为学生的成绩考虑,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是一位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2.该班主任一心想要纠正学生的不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拒绝沟通,反而得到了相反的后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班主任没有与赵同学进行有效沟通以了解该同学不交作业具体详细原因,没有向数学老师和其他任课教师了解赵同学在各科学习方面的一些情况,没有侧面从同学中了解赵同学日常学习和行为细节,更没有与赵同学父母交流以更好的了解其以前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及家庭环境方面的因素等。
应对策略:
1.与数学老师及任课老师沟通,了解赵同学长期以来在各学科课堂及各科作业方面的表现例如上课是否认真听讲,经常不交作业还是偶尔行为;与班上同学沟通了解这次数学作业的作业量,难度等,了解赵同学的学习日常,脾气秉性等;与赵同学父母沟通以了解孩子以前的学习基础,习惯,近期家中是否存在对孩子的情绪和学习产生影响的事情等。
2.重视与赵同学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其说出自己不交作业的原因和内心的想法。
3.如果赵同学认为数学作业量过大或者对其来说有难度,可以协同数学老师一起暂时降低作业量和难度,再逐渐过渡到正常的作业标准;如果该同学忘记做作业那就帮助其掌握合理管理规划时间的策略;如果该同学是由于家庭原因则与家长合作共同解决,等等。
4.针对作业问题开展问卷调查,全面了解班级学生对于各科作业的看法,针对作业问题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分层布置作业,小组合作互助互查互督制度等。
5.赵老师要加强自身作为教师的修养,认真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掌握作为班主任的不可缺少的沟通技巧,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理论依据:
1.因材施教原则。要根据学生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一刀切处理问题。
2.疏导原则。对待学生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不可以居高临下,不问青红皂白下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