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如何真正消化一本书》,我觉得大概之前读的都是假书。
按笑来老师的说法:书大抵上分为两种:虚构类(Fiction),非虚构类(Non-Fiction)。读非虚构类的书籍,是为了获取新知识,并应用到生活中,让自己获得进步。那么虚构类的,大概是指小说之类的吧。
我更多的读书经验可以说都是在读虚构类的书籍。那时候比较追求看得快,一目十行。同学啊朋友啊之间的风气也是比较追求看的快的。虚构类的有一些也是可以学到东西的。例如看《活着》学会共情,不过共情这个能力比较难习得,大概一本书是不够的,同时也看天赋。有些纯粹消遣类就看快点也没关系,反正也就是看着爽嘛。而一些比较有深度的书,就真的要慢慢看,慢慢去思考,慢慢去理解。看得太快,把握不了细节甚至连整本书到底是讲过什么的也没懂。
阅读,是为了理解,而理解这事儿,慢,即是快;快,便是无。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不断向后总结,向前预期 —— 这是最基本的理解技巧。笑来老师说的不错,很多人懂得向后总结,却不懂得也应该同时不断向前预期,于是他们只有输入与处理这两个部分。其实向前预期也可以算是一种预判,在提高理解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逻辑能力,还可以梳理前后文的关系。
看书的过程中,还有问问自己这个概念、这个方法论、这个道理、这个知识,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这是一种拓展性的思考,毕竟学了要用才能够真正理解记住。看完了,也别忘了分享给别人。可以饭桌分享,也可以分享在网络上面。跟大家一起讨论,还可以看看能不能打开新的理解思路。
当然啦,阅读重要,选书也很重要。
出版社
作者
版次,印次,印数
编与著
书评
牛人的书单
索引,参考文献
具体的参考参考《重生——七年就是一辈子》里的《选书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