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渴望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但是家长和学校不敢放手!
文章转自知乎原文
01
高三时,学校把年级前二十名的学生放在一楼最偏僻的教室里!
我们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小班,没有班主任,也不需要做公共卫生区的值日。
相比于其他班,小班的教室很空,座椅很破,课程很少,老师也极少过来盯着大家。
所以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各自在座位上闷头刷题,有了问题就在课间或者午休时间一起讨论,实在做不出来的,就轮流跑到老师办公室问,弄明白以后再回去给其他人讲。
校长、副校长、年级主任偶尔会过来看看,然后给大家免费发一些参考书或习题集。
《五三》《一本》《王后雄》《天利38套》等,加起来大概有二十多斤
作为小班里唯一一个来自偏远农村的住校生,真的是非常非常感谢校领导们给买的这些书籍……
就这样过了大半年,每次周考/月考/期中考,年级前十全是小班的,最差的也不会出前三十,高考时,这二十个人的成绩也是最好的,大家明显感觉到,在这种没有班主任紧盯的氛围中,大家的学习更加充实,效率也更快的提高了。
02
很多人都觉得,小班的同学都是一些智商高家境好的“天之骄子”,平时不用多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其实,在我看来,越是这些看似轻松的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能拿出一股子狠劲儿对待自己,逼迫自己去加倍刻苦地学习。
常年霸占年级第一的那位兄弟,每晚睡前都要把这一天的错题全部默写一遍。
这是老师不曾要求过的。我曾看过他的错题本,从基本思路到拓展训练,详细完整,堪比老师在考试后针对重点题目的精讲,一道题两道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他能把每道错题都这样无差别对待……这种事是天生的,老师没法教,也教不了。
拿我自己举例,我属于记忆力不好且家里很穷的那种小孩,唯一的优点可能就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记得第一次做理综是在高二下学期的那个五一假期,五月一号早上,年级前五十名没有放假,而是留在学校里做了一套理综题,印象深刻,那是2014年石家庄一模原题,物理部分很难,300分满分,考两个半小时,我化学大题只做了一道半,考了149,排倒数第二,最好的那位考了234。
虽说当时新课还没学完,考的分低也算情有可原,但是总有那么几个学霸能在大家都不会的情况下考出高分,这就让人很痛苦,所谓“peer pressure”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头顶。
从那以后,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和学霸们之间的差距,于是就开始尝试各种办法来提高理综成绩。晚上宿舍十点半熄灯,我就会搬着马扎和折叠桌到楼道里看书,到十二点半再回去睡觉。
作为一个不擅长数学和理综的理科生,我就每天晚上拿出一到两个小时做历年真题(再次感谢校领导给买的那二十斤参考书),对答案时,能现场理解的最好,实在理解不了就先把大概的思路硬背下来,第二天晚饭后拿出半小时翻看几遍。
随着做错过的题目越来越多,自己也逐渐摸索出了一些题型的解答套路,开始尝试避免重复犯错,当我把绝大多数题型都做错并整理过若干遍以后,那些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自己做的前十套理综根本就做不完,得分也一直在160-180之间徘徊,但做到第三十套时,我惊讶地发现,竟然能把自己会做的做完了,分数也稳定保持在210以上,偶尔还能突破一下230。
等到一模时,我已经在日常作业和考试之外多刷了五十多套理综,成绩能稳在250+了,除去因马虎大意丢的15-20分,最后那二十分的难题它本就不该是我的,也就不强求了。
03
由于我是住校生里唯一一个在小班的,会有很多在“普通班”和“普尖班”的同学来找我问问题,他们问的东西五花八门,但归根结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基础知识不牢
在给这些学习稍差的同学讲题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并不懒惰,甚至是超乎想象的刻苦,他们的刷题量比我只多不少,但是错误率却一直没多大变化,这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甚至绝大多数人都无法独立推导出课本上的例题和定义——而这本应是在第一节课后就掌握的东西……
比如说物理上关于压强的延伸式:P=ρgh,这个式子非常好用,尤其是做压强比较类的题目,其实它的推导完全靠的是初中物理知识,但很多人直到高考完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做题时也只能机械地代公式,一旦遇见某些需要现场推理的问题就傻眼……
基础知识的学习,应该是自己在预习时先“死记硬背”,尽可能地独立理解大部分,留下一些实在看不懂的疑惑再在老师授课时解决,复习时重点看的也就是这些无法在第一时间理解的东西。
总的来说,这样相当于学了三遍,须知,对于资质一般的普通人来说,理解的前提就是记忆,记忆的诀窍就是重复。
扯了这么多,归根结底就一句话——好学生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自己主动学出来的。
老师存在的意义也绝非只是培养出那些顶尖的好学生,应当是让大多数不那么优秀的学生慢慢变更好。
应试教育标准下的好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书本上尽可能多的基础知识,再通过大量做题来提高熟练度,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只能算是顺水推舟。
但对于那些资质平平的孩子们来说,老师存在的意义就是带着他们一遍又一遍地温习那些最基础最寻常的知识点,让他们逐渐达到一个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高水平,让专科水平的孩子考上本科,让普通本科水平的孩子考上211,在这个过程中的传道、受业、解惑,才是最让老师们有成就感的……
04
记得高考前一周时,校长来小班溜达,课间跟我们讲他当年因为家境贫寒而放弃心仪的山东大学,最终就读于免学费且包分配的师范学院,临走时他说:
你们是这栋楼里最优秀的孩子,但我敢肯定,未来没有一个人会当中小学老师,二十年之后给我们这些老师接班的,估计也就是二楼的那些孩子(二楼全是普通班),你们今后有很大概率会成为那些高收入、高技术、高地位行业的中流砥柱。
但我也希望,你们之中会有那么一两个人脑子一热,投身于基础教育行业。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年级前十名里有一半愿意当基础教育一线的老师,那咱们国家就算得上是真正的教育强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