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鸟曾国藩”的持续奋斗之路
看不进历史?
和很多女性一样,对历史类书籍有一种的未知的排斥和恐惧。可人到中年,生活繁琐苦闷,人生经历深深浅浅,我越来越想要读史明智,站在古人的肩膀看看浩瀚几千年,他们的一生是怎么过的?一个个历史朝代是怎么更迭进步才到如今?
7月带儿子去了草原,沙漠,北京,祖国丰富的地貌,人文让我这个35岁的中年人一样开了眼界,心灵受到启发。国家博物馆里山顶洞人的头骨,商朝祭祀的五羊方尊,穿越到科技馆的人工智能,太空漫游,我有些恍惚又感动。山顶洞人至今3万多年,历史一直在往前走,我们不过是小小过客没有谁会记得,很多不开心的事随它去吧,微不足道的“你”问问自己,来尘世一遭,想要怎样的体验?
回程的火车上我意外有底气地看了我的第一本历史类书籍--《曾国藩传》(张宏杰著)。
一只“笨鸟”的持续奋斗
曾国藩家族五六百年务农没出过秀才,年轻的时候六次秀才未中非常苦闷,他父亲在第十七次赶考终于考中,可以说家族基因非常普通,通过苦苦反思总结,曾国藩终于第七次成功打通科场之路。之后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国藩被誉为是具备“立功”“立德”“立言”三大德的圣人,堪称挽救晚清的第一功臣,被后世所推崇。曾国蕃的一生是用力又踏实的一生,七次科举、行走官场、誓做圣人、平定太平天国、开展洋务运动等等事迹,不难看出一个人的努力,一个人的自律,乃至一个人的思想和格局是怎么一次次提升变化的。说来有点觉得惭愧,作为一个文科生,回想起高中学习的历史,只知道太平天国,只知道洋务运动,只知道“师夷长技以制夷”等历史名词,而对其中的历史人物了解甚少。
让人动容的自我管理
曾国藩出生起点低祖上都是平常百姓,类似今天我们说的“小镇做题家”,智商平常,身体很查一生与多种严重疾病相伴,考上进士选中翰林后,也曾迷失自己,自我管理能力很差。然后他又是通过怎样的努力,自我更新,脱胎换骨,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这过程值得学习的有很多,早年过于正直处处碰壁,后来和光同尘,这些官场之道暂且不提。
对我而言他的持续奋斗之路有以下触动:
反省:当六次秀才未时;当湘军战太平天国,咸丰皇帝不认可湘军时,当举世皆醉我独清,官场被孤立时,曾国藩展现了强大的反省能力,从而更新自我,脱胎换骨。
立志:30岁那年立下“圣人”之志,确定终身的奋斗目标,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事实上也成为他一生的精神力量。
自我管理:刚到北京担任翰林学士的时候,他也曾散漫无恒,迷失自我,用在读书成长上的时间较少,立志学做圣人之后,立下“自我管理十二条”。有机会另写一篇展开来讲,每一条都很普通,难就难在日复一日重复正确的事。其中入圣之基,最关键的是每天都写日记,记录所为所思,甚至是白天从脑海闪过的一个念头!从而更好地帮助管理和提高自己。
挺下去:曾国藩创建湘军并带领湘军打败太平天国,一路走来异常艰辛困苦。坚忍支撑,可建非常之业。就是指在危急时刻,能坚持住。对于这样的“挺”字精神,曾国藩称之为“竖起骨头,竭力撑持”。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看完整本书,特别是和左宗棠的爱恨情仇,和胡林翼的双向奔赴,我泪流满面,真可谓圣贤,大儒!难怪蒋介石和毛泽东,也不约而同地把他当作过自己的精神偶像。曾国藩用一生捍卫、守护了自己珍视的文化和信仰,他死在了补天填海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