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网络上曝光海南文昌结婚酒席上,一个年轻的女子被一群人围着叫着“好.....好”喝酒,最后喝的不省人事,后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最近又是十一长假期间,饭局和喜事连连,很多人在十一假期选择聚会邀请亲朋好友喝酒。而我们周围经常能碰到劝酒的人,好像酒就要劝这么一下喝了才能喝下去。
01
喝酒本是件开心的事,能通过喝酒抒发自己的情感,增加自己和别人的交流,古代流传酒色文化、酒仪文化,谈到酒就要和美色联系在一起,也有饮酒作诗、饮酒听音乐,对于长辈和上司就是酒的礼仪非常注重。
而如今的文化是你不能喝还要往死里劝,明知不能喝还逞能,大不了一吐,以示忠诚,喝酒变成一种负担,并不是相敬如宾,甚至有时候有些低俗。
02
咱们喝酒非要分出个谁高谁下,诸不知酒量有大小、喝酒需谨慎。非得到你我都喝醉为止。有时候生活的圈子没办法,领导坐一个桌上,记得有几次到山东和河南,和几位客人一起吃饭,必须要喝酒,因为不喝酒感觉没有气氛,但没想到从开始喝就停不下来,北方人规矩多客人要敬几杯,还是主人一个个敬,还没开吃已经2--3杯下肚,喝到最后真不知道吃的是什么,就知道很飘,不停的在劝酒喝酒中度过,虚伪的很,说过的什么话第二天也不记得。
你不喝酒人家以为你是伪君子,说不定不愿意放开自己和你打交道,有可能关乎生意上的成败,你能不喝?至于社交酒,并不是好多人理解的那样。喝个酒,谁最后倒谁牛逼。项目就能谈拢,事就能办成。有很多人在酒桌上豪迈,一个劲的喝酒却不知道为何而喝,就像那个死去的女伴娘,一个劲的喝酒,意义何在?如果心里有什么话可以慢慢喝慢慢说出来,酒是你一口我一口的互相喝的,喝酒得有一个主题,比如敬酒前都要说几句,一个劲的劝就没意思了。酒精的作用类似于轻微的兴奋剂,会使人产生放松、愉悦的感觉。
而那女孩子年轻人为什么会死?从另外一个方面说她是不聪明,不知道周旋和解局,另外一方面说明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少喝白酒了,对于酒文化和喝酒的方法诠释不对。
01
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为什么相对喝酒少?因为可以有很多方式取代啊!k歌、迪厅、打网游都可以让人放松和获得宣泄,对于交际功能,由于现代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面对面的交流机会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依赖电话、邮件或是微博、微信来进行沟通。当女青年遇到这个情况的时候无非想获得宣泄,并不是酒量有多大或者是表示自己能力有多强,其实这些都是年轻人不懂得交际的表现,表现出来就是年轻气盛,敢作敢为,先干为敬。
当然白酒喝起来更刺激更能提高感官享受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但其实白酒和红酒比红酒的营养价值更高,但老一辈人习惯喝白酒,以前便宜的洋河,两个人一盘花生米就可以喝掉一瓶。所以老一辈人更懂得如何喝白酒,要是这个年轻女孩再老20岁肯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喝酒能拉近点距离,能增加一个人的胆量,这个时候可以提出要求这也是合情合理的,酒就成了一个工具,但如今商业用酒数量逐年递减,而生活休闲用酒的用量增加,于是当你舔一舔酒杯里的白酒而竖起大拇指叫好酒的时候其实你心里是非常厌烦这种辣辣的装逼模式,只能带着面具硬撑。
02
古代人品酒有酒具的要求,现在人似乎对这些都有更进一步的需求,红酒和洋酒的需求量增长,人们越来越有品位,并不是一位的去比量,有时候一个人在家也可以用一个大大的红酒杯来杯红酒,现在人更乐于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品位,这是真正的酒文化。
我们比量划拳劝酒的时候谈何文化,在你没有艺术的时候根本就不值得谈文化,就像艺术文学工作者,他们的艺术作品或者文学作品很多被流传开来就是文化的一种体现。
我们在酒面前要看清自己,不是不喝酒,喝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很多情况下遇到长辈、上司自己能有一个控制能力,不能被上司和长辈的要挟而妥协,改变环境,增加艺术而得从自身做起,或者你可以让长辈们尽情的喝又不醉这才是真正的艺术。
而谈到中国的酒,那更加现在谈不上文化啦:
泱泱大国,酒供不应求,但很难喝到真正的好酒,连酒都不纯我们还谈什么文化,我们似乎在泡沫的虚伪的文化下整天的醉生梦死还一个劲的叫好。我们不应该这么喝酒,哪怕喝一点点开心就好,醉了不开心劝了但甚至第二天感觉压力山大这酒别喝别劝,没文化!!
同步微信公众号:脖子太长 (Halo_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