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对待别人那样对待自己,每天爱自己多一点;像希望别人对你那样对待别人,爱出者爱返。
回想一下,曾经某些时刻,应该有忽视小朋友的糟糕行为,美其名曰为了让她更独立更坚强,实际上就是懒于管教。还好,一切都不晚,慢慢的,变得更在乎小朋友的感受、情绪,就真的是陪着她长大,不只是花时间,更多的是陪她去经历,去读她的感受,理解她的情绪,帮助她成长。虽然她和她爸都说我看了半年书,也没啥变化。哈哈,变化是潜移默化的好吗。。。
为什么看这本书呢?溯源。面对它、感受它,进而改变它,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我毫不怀疑,童年有被忽视,情感有缺失,不懂得爱,也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没有安全感,害怕建立亲密关系。曾经的我真的就像书里讲到的:一但别人更多的了解我,他们就不会喜欢我。青春期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自己不会步入婚姻,不会有人娶我,如今,我已经是一个快九岁小朋友的母亲,即将步入第二段婚姻,也成为别人认为还挺优秀的人。感谢经历,让自己更加成熟,感恩身边人没有放弃我,容忍我,也庆幸自己没有放弃成长,自愈愈人。
反依赖指的是一种不需要任何其他人,或更具体地说,恐惧依赖他人的倾向。是的,我真的就是那种表面上有很多朋友,但是很少有人会走进我的内心,我会与朋友保持所谓的安全距离,所以他们常常会感觉我很疏远,他们对友谊的付出和希望得到的回报不成正比,相距甚远。我以前也很不喜欢那种有人真的很需要我的感觉,会让我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正面反馈。也会害怕感到自己需要什么。因为一直以来都认为自己独立坚强,可以去面对和处理所有事情。你接近不了我,就伤害不到我,建立起一道自我保护屏障。
我们所有人都有对父母失望的地方。没有谁的父母是完美的。但真正有害的是情感忽视的父母对成长中的孩子的情感需求一直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我不希望自己是这样的母亲,也尽可能给小朋友多一点的爱与陪伴。让她健康茁壮成长,学习如何接受自我、原谅自己,理解他们的错误并从中学习,然后把那些错误忘在身后,继续前进。
我们在儿时接收到的父母的呵护,会内化于心并成为我们的一部分。这样长大以后,我们才能够为我们的父母、朋友、配偶或孩子提供关爱之情。如果在孩童时期父母对作为小孩子的你感受到足够的同情心,足够的共情,成年后你也会这样善待自己。如果在孩童时期父母与你的关系足够亲密,他们足够关心你,接纳你,那么成年后的你更善于建立亲密关系。当然,如果以上都没有,也没有关系,完全可以从我们这一代人开始努力成为这样的父母。
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要看到你的孩子是谁:不仅要注意到他擅长的东西,也要注意到什么是对他最难的事情,并努力确保他能处理这些问题。
情绪本身不是坏事,如何对待情绪才是最重要的。一个有效控制和利用情绪的力量的方法就是适当地表达情绪。不要消极、冲动地表达情绪,而要自信而平和、有同理心地表达。
我以前最擅长的就是冷战,可以冷战到地久天长,一度让身边的人害怕和受伤。一段没有争吵的关系最终会消亡殆尽,真正能感情交融的夫妇会让对方知道什么时候自己感到受伤、生气,必要时通过争吵解决问题。
你越关心自己、爱自己、理解自己、重视你自己的情感世界,你就越能关心、爱惜、理解和重视孩子和他们的感觉。是的,要给孩子你没有的东西,唯一的方法就是让你自己拥有所缺失的东西。只有这样你的孩子才能受益。
相互依赖是成人间人际关系最理想的平衡状态,无论是婚姻还是友情。生活中一定存在这样一种平衡,允许我们去付出与索取、爱与被爱、关心和被关心,这就是相互依赖。
孩子会过度依赖的原因只会是在他们并不需要的时候,你提供的帮助太多了,方方面面都想帮他们。培养孩子既独立,又能接受别人的帮助,从而一生都能感到自己在世界上不那么孤独。
在自我成长和养育孩子这条路上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