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的咨询,来访者的困扰集中在两个方面:恋爱,学习。关键点是,为什么恋爱?为什么学习?如果这两个关键搞明白了,能时时带着觉察去感受恋爱中、学习中遇到的卡点,就能减少很多焦虑。
知道为什么做,比知道做什么更重要。
今天想就学习的意义,谈一点自己的观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原以为,有学上,有大学上,然后有个工作,好工作,能养活自己,养活家。这就是学习的全部意义。
读书也是。
写作业——那枯燥的作业,也是。
还有与读书相伴的熬夜、考试。
学校里做的习题,考过的文章,工作几乎完全用不上。
有的书,甚至考试都从那里出题。
可还是要读它,写它,学习它。
学生常问:这书都不考,为啥还得学?
答曰:这些书,是知识点和学习能力的载体,考试不从这里出原题,但是,知识点集中在这里,考试考你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识迁移能力。
这样的问题,每一届学生都会不止一次地问。
然后,衍化出一个新问题:上学有什么用?不就是为了挣钱、穿衣、吃饭吗?
有很多人,不上学,去打工,开公司,一样挣得多,穿得好,吃香喝辣,有房有车,甚至还前呼后拥。尤其在拿手术刀的不如操剃头刀的那一段时光。
教育研究者中也有人提出,农村贫苦家庭让孩子读书,不如让孩子早早回家干活或外出打工。理由是,他上学的学费可能它工作后几年都挣不回来。上学对他来说,有什么意义。
可是,人最终都要死的,那活着有什么意义?有时候还要经历那么多抽筋剥皮的苦难?早死了多爽快。
但是,少有人愿意早早死去。
上学是苦。但孩子们还在上着。习虽然不易,大家还在不间断地学着。
想起白岩松关于学习的一段回忆。中学时,舅舅要求他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解同一道数学题,这样坚持了多少年。后来在工作和学习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他都习惯性地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决方案,那些生活工作中的难题在他这里总是有解。他认为,学生时代一题多解的学习方式,内化成他面对生活难题的良好模式。
我个人的求学生活中,有一段比较难的时光。初如职场后,放不下继续学习的梦想,于是边工作,边学习。工作不能落后,需要时间精力;求学梦不能灭,也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
于是,玩的时间就平衡掉了。
全日制进修的同学,和我一样。
毕业了,又工作了,成家了,当妈妈了。要工作,工作成绩要好;要顾家,顾孩子,要顾好。工作生活中依然有惑,要求解,师长远离,同学天各一方,怎么办?学习,找解。生活丰富复杂起来,学习在夹缝中进行。
直到有一天,蓦然四顾,同行的人中,增添了许多新面孔。蓦然发现,同样的事,许多人在放弃,自己在坚持;同样的关卡,不少人在逃避,自己在面对……
坚持,面对,求解的勇气和力量来自哪里?
——来自那些似乎没有用的习题训练,看起来没有意义的进修,看起来没有意义的夹缝中的学习,还有为了寻找学习机会而要平衡各种事务的艰难过程:这个磨皮炼筋的过程。走过来,不是再不会遇到苦,再不会没有钱花,再不会失去工作机会,再不会遇到难题,而是,遭苦遇难逢囧处困时,都能坚持面对,都能有办法化解。
我叫他,持续生存、持续发展的能力。
它来自那些最初不明意义、有些枯燥、艰辛的过程。
这就是人生,一个不断提高自我心性的过程。
稻盛和夫说:人生的意义,就是提高自己的心性。
扯远了。
回到学习的意义。
学习的意义就是,训练平衡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磨皮练筋骨,开拓视野,扩大格局的过程。这个过程让你获得持续生存,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本领,让你在没面包的地方看到面包,没房子的地方看到房子,没希望的地方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