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细心的家长会发现,随着孩子长大,他们变得爱告状了。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自我意识已经萌芽,有了明显的独立意识,然后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和实际处事能力又相对偏弱。于是,他们遇到事情的时候,最长用的方法就是向成人求助,告状就是其表现之一。再加上孩子对老师、家长的崇拜,老师,家长的赞许就是好,指责的就是坏,于是父母、老师对孩子的行为的态度,不管是赞赏还是谴责,肯定还是否定,都成了孩子判断是非曲直,善恶好坏的最高标准, 告状行为屡屡发生。
孩子的告状,看起来事小,但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孩子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并未对孩子的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孩子的告状行为十分重要。
搞清楚孩子告状的原因。
第一,为了捍卫原则
如有的孩子看到有人欺负别人时,就会产生正义感和同情心,会批评制止这些不良行为,并向老师检举:老师,某某人打人了。
第二,想让老师注意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如,有些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经常会说:“老师某某把玩具扔到地上,我没有扔。老师,某某饭没吃完,我吃完了。”这些孩子为了让老师注意到自己。我没有扔玩具,我吃的很好,希望受到表扬或奖励。
第三,希望成年人对他的是非判断做出肯定。
孩子高中的性质与成人完全不同。这说明他们开始有了这些是非判断的意识,因为三年级的孩子已经能记住并执行父母定下的规矩了。如他们记得,妈妈规定爸爸不能抽烟。所有人吃饭必须先洗手等。他们无条件的相信他们的权威性,并形成一种秩序感。一旦谁没有按照自己熟悉的规则去做,他们就会觉得难以离。
第四,想寻求大人的帮助。
三年级的孩子其实也有自己的小思想,和同龄人一起玩的时候不是会出现一些小摩擦。有些孩子当感觉自己受了委屈,处于劣势的时候,第一时间便向家长求助,实际上孩子的这类告状,除了宣泄紧张情绪之外,同时也期待大人的干预,帮助解决矛盾。
第五,做错的事情,想逃避责任,免受批评和惩罚。
如:孩子和同学玩耍时发生了矛盾,互相抓破了脸,明明是孩子先动手的,但他却跑到老师那里告状说是同学先抓的他,这就是孩子想逃避责任,于是 恶人先告状。
第六,企图利用告状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爱嫉妒的孩子是因为想要获得更多的肯定和重视,便会“出此下策”。
先肯定,再提示
其实告状不完全是件坏事,他也是积极的表现,反映了孩子对行为规则的认知。掌握和道德判断,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当孩子为了捍卫原则得到表扬儿告状时,家长既不能敷衍也不能支持。敷衍孩子会导致一些有危害的是得不到及时解决,更会混淆孩子的是非观,挫伤孩子的正义感。
支持孩子,只会让孩子的独立处理能力得不到发展。家长应该首先肯定还是行为给女孩子一定的赞扬,然后对孩子说:“某某把玩具扔到地上了,是他的不对,下次他在扔的时候你就提醒一下下好吗?”
因势利导,耐心说理
如果遇到“为什么爸爸昨晚看球赛那么晚你,不管我要看动画片,一个八点就不让。”的告状,家长应该因势利导,借此机会对孩子说:“爸爸看那么晚,是不对你要坚持自己的好习惯。”与此同时,父母也要引以为戒规划好自己的行为,当孩子告状的事情,家长无法立刻改变时,比如孩子说:“表妹,连续吃了三个冰激凌,我就不行……”家长要对孩子耐心说理,让孩子知道一些良好的习惯,虽然他人不遵守,但是自己应该坚持的。
及时安抚孩子
如果孩子的膏状是为了想寻求大人的帮助,那么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安抚孩子。
教会孩子换位思考
面对高中的孩子家长一定要首先了解事情真相,不要让孩子恶人先告状。然后教会孩子换位思考 “如果你被人冤枉了,你的感受是怎样。”分清责任,该惩罚的,绝不姑息,要让本以为告了别人的状的自己就没事的孩子认识到:把责任推给别人是不对的。
赶走孩子的妒忌妒心理
写如果孩子因为嫉妒他人,而告状,那么家长要特别谨慎对待病情事实真相,家长要引导孩子看到别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不足。不借助别人来评价自己,不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同伴们的好榜样。请记住,千万不要当着告状孩子的面批评另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