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每逢绩效评估季节过后,总有一些同事会选择离职——有的主动,有的被动。这样的场景我已见怪不怪,但当一位长期以来表现卓越的同事宣布离职时,我仍旧感到震惊。在我的认知里,他的离职似乎是最不可能的,他的职业道路在公司内部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作为一位我尊敬的师兄,他不仅职位晋升迅速,更重要的是,他拥有出色的思考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我们虽然工作中常有交集,但大多是忙于各自的任务,难得有机会深入交谈。因此,在他离职前夕,我特意邀请他共进晚餐,一方面是为了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另一方面,则是希望能够直接向他请教。那晚,我们讨论了关于未来职业发展、认知能力升级、如何成为优秀的管理者等话题,结果让我获益良多。在此,我想将这些感悟和启发与更多人分享。
感悟
感悟一:如何实现能力跃迁?
在《十三邀》的一期访谈节目中,罗胖深刻指出:在这个时代,认知是人与人之间的唯一壁垒。你的认知能力越强才能让你获得成功的几率更大,也才能走的更远。他的话道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都处在自己编织的信息茧房里,对于我们来讲,要做的就是跳出当前所在的井中,进入更广阔的世界。
那么如何实现这一跃迁呢?
- 多读书和跟优秀的人交流。多跟比自己优秀的人交流是我这位同事特别推崇的方式,他觉得读书不仅效率慢,而且也涉及到如何找书和选书的问题,如果找的是有问题的书,反而会把我们引入歧途。而找优秀的人交流和学习则不会,因为他们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就在我们周边,而且跟比你更优秀的人交流一两次之后,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看书更受益,古人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关键在于,我们要找比自己至少高一到二个层级的人交流,才能达到效果。跟我们处在同一层级的人也很优秀,但其实大部分跟我们的认知和思维水平差异不是很大。只有跟比自己更高层级的人交流,才能获得认知上的突破。
- 打破自己的舒适区,这也是他跟我提到离职的根本原因。现在公司的环境和圈子对他来说就是一个舒适区,在舒适圈内很少会遇到很有挑战的事情,也就没有很强的动力去逼迫自己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职业生涯会日益变短,过了一定的年龄之后会发现再想要有所成就也已经很难了。所以只有从现在开始就打破自己的舒适区,把自己放入新的环境、新的挑战中,才能不断挑战和锻炼自己,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变长。
感悟二:未来的职业发展?
不管公司好与坏,我们都不可能在一家公司呆一辈子。所以我们每个人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提前的规划。而且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越来越快,需要不断紧跟时代的潮流,才能让自己不被淘汰,他建议作为工程师,可以抽空学习算法或AIGC新的知识。这样的话可以让工程能力与算法更好的结合也是未来一到二年很有前途的方向。
感悟三:如何成为优秀的管理者?
要想成为管理者,首先就要让自己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大部分人能够坐上TL的位置,都是有其特殊能力的。从跟他的谈话中,我总结了优秀的管理者应具备的特质:
- 向上管理能力: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有很强的向上管理能力,能够很好管理老板的预期。那么什么叫管理好老板的预期呢,比如老板让你出个方案或者提供份数据,如果只是按照老板的要求,一五一十的提供方案或数据那么是很难得到老板的赏识的。更好的做法是能提供多套方案,并且能比较出不同方案的优劣;或者在老板想要某个数据时,能提供相关的数据,并且把这些数据背后的分析过程和结果都列出来。这样的话才能在老板的心中留下很好的印象。
- 执行力:老板说的话,要时刻记在心理,并且能够快速落地。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很强的执行者。
- 学习能力:管理者应该永远都在学习的路上,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比自己的下属看的更远,也才能带来他们更好的成事。
结语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在社会中站稳脚跟。每个人的职业道路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提前规划、主动学习和突破自我限制,总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通过与优秀的同事交流,我深刻认识到,不论我们身处何种职业阶段,挑战自我、积极进取的心态,是走向卓越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