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上走过的痕迹
——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学习故事三
真的十分庆幸,这两年学校拆除重建,我的办公室一搬再搬,可是那一本本沉甸甸的教案始终没有舍得丢弃。现在,我就坐着这一堆“珍宝”前,寻找那些曾经在教室里荡漾的词句,那些在黑板上走过的痕迹。
瞧,这《泊船瓜洲》的板书可是我即兴创编的“杰作”。课堂上学生搞不明白“京口”“瓜洲”“钟山”以及长江的位置关系,我随手就在黑板上画了一幅草图,虽然河水线条生硬,草儿长得锯齿似的,山也不够雄伟,本还想绘出一片绿意、一段诗意,却惹得学生们哈哈大笑。但是学生们一看就清楚了,也记住了。学生们笑得快活,学得兴味盎然。他们看着黑板背诗句,我指着“只隔”“何时……还”引导重音朗诵,此时此刻王安石深切的思乡之情呼之欲出。黑板上方,那一轮弯弯的明月,安静地诉说着“思念”之情,它带领着孩子们走进传统文化的内涵,了解“明月”在古诗中、在中国人心中极具特色的象征意义。当时并没有觉得这板书有什么了不起,现在重新审视,感觉蛮不错嘛,图文并茂,突出主题,还有延伸拓展。嘻嘻,也算独创吧!
参加市级赛讲课时,我精心设计了《欲速则不达》的板书。这幅板书以警钟为造型,意在警示读者,凸现故事的寓意。警钟内书写的“急(站)——焦急(喊)——心急如焚(夺、赶、跑)”,既是齐景公心情、动作的变化,也是他欲速不达的具体体现,还是故事内容的再现。为了画好板书中的警钟,我专门请教了美术老师,同时把齐景公的动作行为全都画出来,让学生根据内容排序呢,可惜那些画丢掉了。
《朱鹮飞回来》的板书以表格的形式出现,中间的“飞回”部分是文章内容,对应的三个小标题是叙述线索。表格中的“飞走、以后”,文中并没有,是根据课文内容“杜撰”出来的,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潜移默化受到思想教育。这一点,我倒颇为得意。
《一片树叶》的板书是“借”来的。我借了同头课老师用卡纸制作的香椿树,让学生们熟读课文,当小动物上黑板表演赞叹树叶美的语句,表演“摘”“掐”“捋”“揪”“拽”掉树叶的过程。还让孩子们对着光秃秃的小树说一说内心的感受,议一议抢救小树的做法,重新贴上树叶让小树枝叶茂盛。这朗读、表演、思考、实践,深受学生的喜爱。他们时而兴奋、时而沉思,黑眼睛闪着亮光,语文课可是他们的最爱哦!
…………
翻看着这些教案,整理着那些板书,我心中不由地窃喜,哦,原来我也有这么多创新!“在你立足处深掘下去,定会有泉水涌出”。说得没错,认认真真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当你蓦然回首,会看到来时路上花开灿烂。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日常的这些小智慧汇集起来,给同行们以交流启发,那会是一个多大的宝库啊。让我们拿起笔来,记下每一天的行走,这也是小小人生道路上重要的“历史”,其间必有珍宝藏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