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端午节了,没有粽子,没有鸡蛋,没有各色蔬菜,造成这种缺乏烟火氛围节日的罪魁祸首是我和父亲。
我是一个对节日很淡漠的人,加之母亲走了,家里更是没有节日的气氛。往年这些都是母亲在操办,一般材料都是她负责在买,而我和父亲基本上都是负责做,在三口之家的配合下,一个节日也响当当的就这样过了。而今就只剩下平淡,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只是觉得过节嘛也无非是这样,吃吃喝喝。但停下来,想了想,除了心境的清冷,还是有点别的什么的。
想想,粽子不再是稀罕物,只要想吃随时可以买材料包。这种情景下藏着两种心绪。一是物质的满足感与幸福感。我想倘若回到小时候,未必会这么满足吧。满桌子的菜、鸡蛋和粽子,这似乎最丰盛的纪念。柳絮满天飘飘荡荡的天空下,跑去和小伙伴折杨柳,然后插在自家的大门上。还有,母亲每年都准备的五彩线,所谓五彩线就是将五种颜色各异的线用手搓在一起,然后系在手腕上,待到了六月六,剪断让它随着水流走,记忆里总是选择那条西门桥下的水。不过至今我仍然想不明白为什么要系五彩线,从来没想过为什么,自然也不会问为什么,以至于到了现在想知道的时候,没人再做这些有意思的事情,肯定也得不到想要的答案,但心下始终是明白的,那应该是一种祈福或者祝愿的方式,是人类智慧的凝结。这些开心的小事儿在上了大学以后就中断了。粽子是暑假回家了再包再吃,而且我现在很肯定的是,假如母亲不买好包粽子的材料,我也不会动手做。至于五彩线嘛,肯定也不会带了。今天表妹倒是买了两根,问我要不要的时候,自己似乎毫无迟疑的拒绝了,内心里早就给它贴了没用没有意义的标签。深夜里,想想今天的此举动,觉得自己真是“成熟”了,连这种小乐趣都丢了。随即由小乐趣走想了很多。社会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我们,是不是走的太快了,就拿对于食物的浪费和满足来说,难道不是吗?做为这一代的我,无法体会父亲总是提起的60年闹饥荒的场景,有人在食不果腹的情形下吃了很多葱而死了,有人在吃土豆皮,也有人啃过树皮,一幕幕的场景总是在我的脑海里加工并浮现,狼狈像惨像捶死挣扎之际的屈苦像,犹如放电影一样掠过。走的太快了,让我们失去了原有对于物质的幸福感。
二是,从我们这一代开始,节味变了。人类的文明始于神话。神话的存在,是科学落后而导致的。古人的祭祀活动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如果有人工降雨,那人们还会巴巴的跑到有龙王在的庙宇或者深山附近去求雨吗?肯定不会。还记得小时候,总是看到载着红色轿子的拖拉机从家门前驶过的情形,车子一驶过,就知道又有人求雨了。近年来,很少看到再有拖拉机驶过门前。科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那些跟神话、迷信有关的传统,可能会渐渐销声匿迹,最终淹没在时空的车轮下吧。这何尝不是一种损失呢?
不过想想也还是值得安慰的,文字、音乐、舞蹈、绘画等的艺术形式,总会将它们记载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