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也叫凿壁借光,是我国著名的成语典故。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的故事。现在人们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有所作为。
刻苦读书的匡衡最后成了大宰相,如果故事到此结束,应该就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人生赢家了!然而偏偏世事无常,大宰相也抵不住诱惑,于是落得个不好的下场。预知事情真相,请接着慢慢往下看。
汉朝时,有个少年名叫匡衡,字稚圭。匡衡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家中没有蜡烛照明,这成了一个大的难题。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没办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难得的看书时间,内心十分痛苦。
话说匡衡有个邻居,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但是光亮照不到他家,终于有一天匡衡鼓起了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可是这个有钱的邻居一向瞧不起穷人,哪肯帮他,还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引来邻家的烛光。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书在汉代是很宝贵的,像匡衡这样的穷苦人家更是不会有多少藏书,匡衡读书很用心,很快家里的书就被他读完了,怎么办呢?俗话说学无止境,匡衡读完这些书觉得自己的知识还远远不够,想要再能有更多的书可以读。于是开始左思右想,为这件事想了很多天,这不,办法终于被想出来了。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不识字,家中却有很多书。匡衡决定到他家去做雇工,说干就干,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说自己愿意在他们家做工,不要报酬。主人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听了深为感叹,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把书资助给他读。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是这样的勤奋学习,刻苦努力,让匡衡做到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大学问家。他励志求学的精神更是在朝中广泛传扬,甚至连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奭都拜他为师。
按说匡衡是幸运的。太子刘奭(汉元帝)即位后很快就把他的老师匡衡提拔为光禄大夫,成为皇上的左膀右臂,后来又提拔他为丞相,成了百官之首。按理说人生到这里就差不多圆满了,可偏偏又给出了岔子。
话说汉元帝提拔匡衡为宰相的时候还封他当了安乐侯,还给了3100多公顷的封地,封地的租税都归匡衡。对于昔日那个“凿壁偷光”的匡衡来说,这个财富应该足够让他满足了。可是,当时因为土地丈量有误,偏偏多圈了400公顷封地。这个事情匡衡最初到底知不知道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当下属向他报告多出封地时他选择了将错就错,将这块到口的肥肉果断吃下。地方官员哪敢得罪他,马屁都拍不过来了,被包庇的匡衡更加肆无忌惮,收谷多达几千余石。
纸里藏不住火,后来还是被人举报了,尽管是皇上的老师且位高权重,但如此胆大妄为的违法乱纪,岂能轻饶!最终,一代宰相被撤职法办,爵位没了,封地也被收回去了。贬为平民,已经是最大的恩赐。
这就是匡衡的人生,和当今社会上很多人不谋而合。
因为贫穷而努力,努力后得到了成功,有名有利;却在有名有利时贪多忘形,最后身败名裂,草草收尾,画上一个遗憾的句号。
写到这里,不由突然想起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然而又有几个人能做得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