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年尾得空刷完了《天道》,虽然是一部十年前的老电视剧,但剧中人物丁元英(王志文饰演)对世间复杂事物和人性乃至人类文明深刻的见解,让我久久难以忘却。
其中,有一句话大致如此。人这一生,主要回答两个问题:首先,是生存,得活下去;然后,是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
乍一初听,便觉这简简单单的陈述句岂止是精辟,更不禁开始沉溺思考。
当今中国早已不是羸弱孱孱的东亚病夫,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在国际上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纵观举国上下,处处充满了欣欣向上的磅礴生机与活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渴望。虽然这的确实实在在给这个国家的青年人带来了众多希望与梦想,可烦恼与迷茫在哪个时代都会不期而至。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与日剧增,各行各业的学历门槛开始大幅提高,学历为本的观念甚嚣尘上,这种观念严重推迟延后了现代人作为一个自然人的基本物种活动,诸如结婚生子、成家立业。
同时,房车彩礼延伸而至的金钱至上法则威压着众多初出茅庐的后生。从走出校门到成家立业,这短短的几年,命运的转弯凸显得如此刚折,生活的重负打压得如此突然,容不得半点喘息、半丝松懈。
丁元英的答案无疑逻辑清晰、思维正确,但在现实中,对生存空间的过度热衷常常消耗甚至榨干了青年人的激情,迷失在金钱世界不能自拔,忘却了寻找生而为人的意义。我想生活中永远不缺乏丧失本心的“曾是少年”,理想与信念终究被现实社会的广义认同感所替代。
那么,作为一个平凡年轻人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首先,吾心安处是吾乡。相比小孩子的随性而为,成年人往往不能随意地释放自身的情绪,久而久之,长期身处社会、周围环境多重叠加高压下的脆弱情绪,往往不是沉默就是爆发。
前些日看到南怀瑾大师的一句话: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一句话,就将儒道释三家思想以人的形态揉合重塑,通过这样的风骨与姿态透视整个世界,端得是绝代风华,我只知道吾心甚为向往。所以,心生烦恼困惑,不妨多读点儒道释和诸子百家等国学经典,回过头来,或许路就早已在脚下。
其次,选择大于努力。不妨问自己两个问题:自己是最聪明的吗?自己是最勤奋的吗?凡是有自知之明者,想来都会回答不是,须知这天下间多的是高人异士。
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一件事情是清北甚至哈佛学子才能做,那我很有可能做不得;但如果这件事但凡是个人都能做,那我能做的机会还是很大。请注意,在这里我无意低估个人的能力问题,也非宣扬遇难而不上的处事哲学,换句话说,这是类似“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为人艺术。
再次,体系化成长。世上按我个人的理解,所有人皆在专业深度(技)、人生广度(术)、观世高度(道)三者之间徘徊逡巡,所不同的无非是这三者的幅度与比例。而要做到人生的跃迁,这其中的学问便在于如何让这三者体系化的建立与提升。
最后,坚持行动!我们常以“听过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来调侃自身处境的窘迫,我想归根结底,还是行动力不足,阳明心学里有一语“知行合一”被广为流传,里边讲得便是认知要与行动结合起来的道理。路有千万条,可走的终归是脚下这一条,不走你永远到不了想要的诗和远方。
本文只是鄙人的一些浅显思考,其中讲得都是大的原则框架,鉴于本人阅历尚浅,往后少不了重新修修改改,至于各种细则,更要反复思量,最后感谢您的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