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久了网易云,自己仿佛变得和评论区一样有故事了。
今天给我推送了《我欲成仙》,90后空巢老人的童年情结瞬间被激活了。大家还记得这首歌吗?
《我欲成仙》是《西游记后传》的主题曲,两千年首播的老剧,算算还真是十八年了。时光已逝永不回,蚂蚁竞走十年了!首播反响平平,内容还有一定影射,所以首播之后就石沉大海。十八年后的西游记后传也没成为一条好汉,翻了一下豆瓣,不出意外的5.7分。西游记后传被吐槽最多的就是鬼畜般的武打设计,评论区基本全面沦陷。看来当年那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的武打让大家中毒都很深。
同样首播波澜不兴的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如今重制后在优酷上置顶霸屏了很久,借着反腐题材剧的东风重出江湖。洗去历史的尘埃,好的作品终究是好的作品,《大明王朝1566》放到二十年后还是一部好作品。也希望有一天能看到《西游记后传》的重制版本,那时候要补上一张亏欠的光盘,为情怀付费。
所有冠以后传之名的作品都有导演编剧的野望,借着前作成熟的剧情和巨大的影响力,讲自己的故事。想通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走的更远。《西游记后传》对于西游记的改编很大胆,只是借用西游记这个家喻户晓的外壳,内核已经完全重建。这里要佩服导演和编剧的勇气,敢冒着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风险改编这样一部作品。中国人对86版西游记的感情十分深厚,西游题材的影视剧都免不了被拿来和86版《西游记》对标。那时候的文化评价体系还不宽容,观众先比像不像,然后才是好不好。西游记是这两年大热的IP,把现在的那些西游作品搬回十年前,哪一步敢保证不会折戟沉沙?不得不说《西游记后传》生不逢时。
西游记后传建立了自己的世界观体系,对善恶的讨论多于打怪升级,人物形象更丰满,不再黑白分明。能建立起世界体系的作品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比如《指环王》、《星球大战》、《权力的游戏》。建立起自有的世界体系后,故事可以慢慢讲,也可以更从容地在广阔空间里进行外延。从师徒四人在灵山拿到无字经书写起,到最后以悟空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壮烈收笔。故事里孙悟空还是无所不能,正义化身;唐僧还是那么帅,不过战斗力也很爆表,而且不再扮演政委的角色了;法力无边的佛祖的战斗力很弱,三戒遇到劫难时第一个转世到人间避难;无天作为反面一号人物,居然有很多温情善良的一面。孩子看东西的还是很单纯的,小孩子不讲利弊,只讲对错。大结局的时候悟空被告知自己就是第十八颗舍利,为了打败无天的势力,他选择了圆寂。齐天大圣圆寂了?小的时候看到这里直接就急哭了,相信哭的不止我一个吧。
编剧想传达的内容似乎很多,对于不太方便明言的内容,西游似乎是最安全、最具有受众基础的一个载体了。四大名著中哪本创作难度最大?很多票会投给《红楼梦》。红楼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但是我的票要投给《西游记》。
不得不说86版《西游记》太深入人心,影响了几代中国人,让大家觉得西游记就是打怪取经的传奇历险故事。杨洁导演带着剧组拍摄了很多精美的外景,演员颜值都很高,女妖精不但让人恨不起来,反而很漂亮,更给西天取经的故事增加了浪漫主义色彩,九九八十一难就像贝爷的《荒野求生》那样,看起来不是那么残酷,还挺美的。
这不光是中国人的印象,西游记翻译到国外变得更加浪漫。最早的英译本翻译成了The Adventure of Monkey,影响力最大的英译本翻译成了Journey to The West。西游记的精神内核被解构为Adventure、Journey,成了中国超级英雄组队打怪刷副本的故事。
这些印象把《西游》变成了给孩子看的神话故事书,像一本低龄或者青少年读物。神魔只是一些有特殊技能的人,写神魔的到底还是在写人。这些人往往不好直接进行描写和刻画,需要借用神魔的外表来巧妙的设计和包装,自家想法需要读者用心体会。吴闲云写过一本《煮酒探西游》,对于西游记提出了很多新的见解。在很多问题上有过度解读之嫌,但是对于重新认识西游记背后的故事有一定的裨益。
西游记被总结出来的段子很多,比如传播最广的:西天取经打死的妖怪有多少?死的其实就是白骨精这种白手起家的妖怪,有背景的都被主子接走了,安然无恙。下凡作孽的那些事都被冠上考验的名义,罪恶滔天却能全身而退。读过《西游记》原著的应该发现书中的内容和电视剧西游记差别很大,网上总结的段子也不全是断章取义,值得深思的地方很多。你说这样的书写作难度大不大?
《西游记后传》被吐槽最多的是武打设计,重要的动作放三遍,成了中国鬼畜的鼻祖。当时剧组受限于经费,道具和特效做的是有点糙。而且为了凑集数,把武打动作都重复了三遍。不得不说我们被这些年被精美的特效养刁了胃口,小时候看西游记后传的特效,觉得还是很酷炫的。卡梅隆看了卢卡斯的《星球大战》,从电影院出来后直接又买了一张票,再看一遍,并立志在将来也要带来一部这样的作品。如今我们再看《星球大战》,是不是觉得特效很一般,没有那么震撼?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能用现在的标准去评判当年的技术。
除了剧情,电视剧的配乐也是诚意满满。主题曲是刘欢老师唱的《我欲成仙》,片尾曲是毛阿敏的《相思》。两千年的刘欢和毛阿敏是什么咖位?中国乐坛的真.半壁江山。别说我们的长辈,我们这一代人对于毛阿敏、刘欢的很多作品都不陌生吧,刘欢老师那缩着脖子的鼻音更有着超高的辨识度。为了凑到30集,OP和ED都非常的长,幸运的是这两首歌曲都那么的耐听。当年很多电视剧的歌都很经典,剧情记不住了但是歌还是会唱,不像现在很多电视剧都是默认点选“跳过片头”,除了零星几个人物,看完电视剧几乎没什么印象,更多是打发时间。
依然记得小时候听《我欲成仙》,歌词是“我欲成仙,快乐七天”。心里十分纳闷,当神仙怎么就只能快乐七天呢?比我们国庆假期还短,后来才知道是快乐齐天。
小时候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看《西游记后传》成了一大乐事。每天中午都端着饭在电视机前等着,直到被父母无情地关掉电视。如今的夏天没有了《西游记后传》,央视的暑假似乎也不肯重播《西游记》了。感谢这一部剧,这些歌,让多年后依然能够想起十几年前美好的夏天,变幻出神话在风中流传,真心走过每个瞬间,再来对孩子款款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