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们的审美趣味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以前我们都被各类冒着热气的心灵鸡汤触动过,我们爱在朋友圈转发什么“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什么“耐得寂寞,拥得繁华”这类励志语录,但随着实践经历和学识的增多,我们发现这些看似裹着智慧和温度、激励人们努力上进的话语并不够写实,我们再看到这样的公众号标题,只会嗤之以鼻,只想绕道走开。
我们常说被鸡汤灌到反胃,可我们是不是也该审视自己,我们到底在反对什么?鸡汤油腻,那么“反鸡汤”就不反胃了吗?
我知道生活中是有这么一类人,不喜欢动脑又十分懒散,做事喜欢走捷径, 以前将"心灵鸡汤"奉为人生指南,他们以为"听君一席话"就真的可以"胜读十年书",以为自己看看别人写的生存方案,就可以踏上人生的巅峰。
他们就爱做的事就是坐在电脑前收藏各种书单,可是从来不读;转发各式各样的锦鲤,但就是不复习;点赞各种励志语录,却从来不行动……这些人有一个普遍的心态:急于“速成”,明明需要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的真经,他们却以为一个筋斗云可以搞定。
后来他们发现自己没踏上人生的巅峰,立马站到"反鸡汤"的阵营中,对鸡汤大厨口诛笔伐,他们开始标榜“努力没用”,所以他们在别人微博下暗搓搓地嘲笑那些用力过猛的人,什么“你努力过后才发现,智商的鸿沟是无法逾越的。”、“其实有些事情,你不试试,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绝望。”、“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还相信这句话。”
他们不仅反对鸡汤,更对抗鸡汤代表的积极态度,他们嘲笑当下,嘲笑努力,也嘲笑逃离,他们否定所有出路,在他们看来,努力没有用,“财富”、“出身”和“天赋”最终决定了你的命运。
如果说心灵鸡汤距离人生哲理还有十万八千里,那么反鸡汤呢?就更近了一步吗?
事实上,“努力”、“上进”本身都没有错,错的是那些滥用因果关系,试图通过几个故事得出一个人生感悟,把情绪上的负能量转换为正能量的虚伪煽情,把人生中的偶然说成必然的心灵鸡汤;而那些对抗鸡汤给出的因果关系和积极态度,嘲笑努力、否定出路、制造绝望的“反鸡汤”,也不值得我们称颂。
我们与其反对鸡汤,不如反对那些认知上的懒惰者,那些信奉鸡汤但从来不行动的人,那些反对鸡汤还嘲笑别人用力过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