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一场倒春寒席卷而来,刺骨的干冷弥漫全村,听不见狗叫声,看不到麻雀的踪迹,就连喜鹊也躲在窝里,陈家小村人可顾不了这天气的冷暖,时间紧迫,盖房子需要做的事太多,他们马不停蹄地忙活起来。
新村空荡荡的盐碱地上,到处都有盖新房人的身影。地还冻着,新房子不能开工,他们可以找人设计图纸,积极筹集资金,准备建筑材料,联系盖房施工队。
盖房子可不是小时候玩扮家家那么简单,它必定是村民们举一家之力,倾情打造成一个温馨、舒适和幸福的家园,这房子怎么盖?盖什么样标准的房子?花多少钱才能盖成房子?诸如此类的问题困扰着盖房子的村民们。
村委会早就考虑到这些问题,他们急大家所急,想大家所想,想方设法为村民们排忧解难。制定一系列建房要求和标准方案。
新村的总体规划,由村委会全面负责完成。村委会筹集资金用来平整土地,为新村建设完整的道路、水电、供暖、通讯设备等等设施,并且,免费为所有的新房子用水泥和石头浇筑地基。
剩下的建房工程是村民们自己的事,不过,必须严格按照村委会制定的统一标准来完成。房子和院墙的高度保持一致,房子的样式必须是两出水的,房子的墙体结构和院墙必须是青色的,房顶上的瓦全部是亮眼的红色。另外,有经济实力的少数村民,不得在新村里面建二层楼,只能在新村东西马路边,以及北边靠河道最后一排盖二层楼。
原本心里没数,顾虑与村委会所签一年之内必须入住新村的村民,有了现成的结实的地基为基础,有了建新房统一标准作为参照物,心里有底了。至于,屋里如何装潢,花多少钱装潢,那得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自由选择。有钱盖二层楼的村民,单纯为了住家的,选择了北边靠河道的地方,若是有将来开个商铺想法的,则选择了东西马路边的地方。村民们终于舒展了满脸的愁容。
等到春暖花开,新村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村民们生产、盖房两不误,打工、做买卖同样兼顾,生活井然有序。
“从盖房开工那天起,上梁、封顶、完工、入住,那鞭炮声就响个不停,走进新村里,满鼻子闻到的不是放鞭炮的火药味,就是炖肉、油炸糕、烧酒的香味。新村整整红火、折腾了一年。”看门的老陈,说起这事,脸上是带笑的。
那年刚入冬,新村的房子基本上都盖好了,有的人已迫不及待地搬进了新房,多数人是看日子搬家,陆陆续续地到了腊月期间,人们都高高兴兴地把家安在了新村。
过年的时候,那片曾经荒凉的盐碱地,每当夜幕降临,常年都是黑布隆冬的地方,破天荒的一片通明,烟花照亮了新村和旧村,鞭炮声响了一夜。这是村里的老人们记忆里,过得最高兴的一个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