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听到这么一个故事,是朋友表弟十年前找对象的故事,为什么现在拿出来说呢,因为朋友女儿出国读书,硕士毕业后,前几年赶上好机会,就业于一线城市的一家国营大企业,工作生活还算可以,拿钱不多,6000+,上班早九晚五,平时熬夜、加班几乎没有,出差也很少。论和现在的就业环境比,真算是烧了高香了。
工作是顺利了,就该轮上找对象成家的事了,总说不着急,介绍的看不上,自己找又总没有入法眼的,就这样耽误来耽误去,几年过去了,而立了,还在挑挑拣拣中蹉跎着。
家长急呀,只要见到女儿就唠叨,这么唠叨几回,人家干脆很少回家,也很少电话或视频。问她到底要什么样的,自己也说不好。
朋友是说起女儿的事情时带出了10年前,表弟找对象的事情,认为很有参考价值,就讲给我听了。
她表弟虽然不是海归学子,但也国内一流名牌硕士毕业,大学时处过一个对象,是同届不同班的同学,不算漂亮,但聪明,按她表弟的说法,女孩子能考入这样的学校,又学的是难学的理科专业,就已经算是在女孩子里脱颖而出了,再加上上课一个教室。下课一个读书馆,一来二去,了解了。有感情了,自然恋上了。
毕业后两人谋划着各自找工作,计划先工作两年再考虑结婚,没想到,女孩子她妈妈就出来参与意见,觉得女孩子不能等到太大了,男孩子倒没啥,这等来等去万一男孩子变心了,女儿被甩了怎么办,主张先成家后立业。加上女孩她妈妈是在一所大学当老师,习惯了教育学生,三天两头给朋友表弟打电话,教育未来的女婿。男孩子出于礼貌,一直听着。
那时刚毕业的学生,不挣多少钱,加上男孩子认为毕业工作了,就不要再跟父母要钱,这种想法没错,起码说明男孩子担当。但他架不住一天几个电话的远程教育,也花不起一次一两个小时的通话费(当时还是双向收费),交100元话用,三天就被远程教育消费掉了。而且开始烦了这种喋喋不休,偏偏女孩从小是被原生态家庭教化出来的,从来不对其父母的说教提反对意见。
一对恋人四年的恋情出了裂痕,而且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分手,就此结束了一段纯真的不带任何杂质校园恋情。
接下来男孩子沉默了好久,心情和工作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单位师傅看在眼里,非常同情这个上进、礼貌也爱学习又自律的徒弟,动心思给他物色对象。
还别说,什么事情一旦上心了,进展就神速,可能也叫不按常理出牌吧。师傅媳妇在一家外企财务工作,身边正好有个年龄学历相当的姑娘。师傅说给男孩子听,正处在空窗期的朋友表弟,居然同意见面,连师傅都没有想到,这俩个年轻人还真有缘份。一来二去自己联系上了,不用师傅操心了。
见到表弟说起此事,表弟总结了几条,朋友特别愿意听,因为她认为对姑娘找对象具有指导意义,其实也未必,朋友一根筋,非要表弟详细说说。
表弟说:“我当年不知道到底要什么,但我知道不要什么。比如,我不要再来一个,开始就拿我当做教育对象的准丈人或丈母娘,还没怎么的,仔仔细细,条条框框的一大堆,我受不了;我不要女孩子比我小太多,在我工作忙碌顾不过来时,还要哄她,我太累;还有我工作基本稳定在一个城市,也不希望找外地的,将来来来去去太不方便。”
听起来没有多少浪漫,只有现实生活了。
谁让表弟运气不错,师傅介绍的这个完全符合。见第一面回来母亲问他怎样,你猜男孩怎么说?“没想到这么漂亮的还给我留着。”一听这话,就八九不离十了。女孩不仅满足他自己设定的条件,还外加了漂亮和家在本市的独生女这个打包优惠条件。你说是不是天上掉个大馅饼呀!
后来听表弟说,女孩以前也谈过一个对象,也是同学,而且是某省当年的高考状元。谈了几年,后因对象出国女孩家不舍得让自己孩子一块儿去而导致分手,这才有了表弟那句,这么好看的给我留着的缘分。
现在表弟婚姻幸福,家庭合睦,一双儿女健康快乐,丈人丈母娘帮忙照顾两个孩子成长,让表弟安安心心在一家名企工作,不带任何后顾之忧地赚钱养家。
不管表弟的经验是否可行,但有一点,自己心里明确,要什么不要什么,要是样样都要,恐怕没那么好的事情,耽误的终究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