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要活着,就不可避免地进入各种人际关系的大网。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反正是逃不掉的。
既然无法逃避,我总想认识它更多一点。
什么是人际关系呢?是行为上的价值交换,还是信息层面的沟通,又或者是精神或者灵魂的交流?
《遥远的救世主》里有一段很纯粹的爱情。这段爱情是从芮小丹的主动开始的,可她爱上的人,偏偏是个被称为“害怕女人到骨子里”的男人,这个男人叫丁元英。
芮小丹从丁元英的朋友那里进一步了解了这个人后,她知道,她的爱情恐怕要落空了。但是,她想尝试一下,想把这个程序走完,不给自己留遗憾。
芮小丹把丁元英请到家里来,准备了两道美餐:一是她亲手烹制的几道好菜,二是她自己。丁元英品尝了第一道美餐后,芮小丹就发起了女人的攻势。丁元英也明白,这就是那个要履行的程序。
芮小丹做完这一切后,她证实了心中的答案。她平静地说:“现在你可以走了,结束了。”
丁元英拣起地上的睡衣,帮芮小丹披上。他说芮小丹是一块玉,但他不是个匠人,还说芮小丹让他用灵魂而不是文字理解了女人的圣洁。
丁元英还说:“你这样做,是基于一种对应人格,谢谢你能这样评价我,谢谢!”
虽然芮小丹早有心理准备,可事情结束后,她仍是那样心碎。
她找闺蜜欧阳雪聊天说: “他要是像狼那样扑过来,那我可真就真的贬值了。”
作为巡警,芮小丹有高尚的人格,她的一举一动都透着贵气,却又清新脱俗。她基于对应的人格来对待丁元英,丁元英却能超越本能,去尊重她、爱护她。芮小丹也懂得丁元英的这份尊重与爱护,这才有了后来的美好、不受污染的爱情。
丁元英和芮小丹的爱情是精神的同频共振,是灵魂上的交流,这样的人际关系是可遇不可求的。
人际关系,除了少数的精神层面的交流,更多的是行为和信息层面的交换与沟通。
有人说,人际关系的本质是利益的等价交换。有些无情,却比较真实,尤其在职场环境中。
在职场上,你干活儿,老板就给你发工资;你事情干得不好,老板就给你敲敲警钟,甚至连敲钟的力气都省了。
在生活中,夫妻关系也常常停留在利益的交换层面。
有一部电影叫《比海更深》,主角筱田良多是一名私家侦探,早年写过一本小说后就再无新的作品,不得已为钱发愁。现实是残酷的,就像筱田良多的前妻白石响子说的那样,成年人只靠爱情是活不下去的。离婚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
一次偶然的相聚,婆婆想要劝白石响子回心转意。白石响子心里也很清楚,婆婆就像女儿一样对待她,她很开心,也很感激。她说:“但是良多不适合组件家庭,我曾经幻想,有了孩子会好一点。”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际关系当然是要以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情感需求作为基础的,这毫无疑问。
但是如果把爱加上太多条件,或者把爱寄托太多对未来的期待,这样的爱很脆弱。一旦条件不成立,爱的关系就容易崩塌;期待的东西如果没有出现,爱的关系就容易破碎。
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我觉得是有的,那就是爱这个人的现在。就像丁元英和芮小丹的爱情,他们不对彼此有太多要求或者期望,只是简简单单地去爱对方。这时候的爱,才有可能超越物质和情感的价值交换,达到精神层面的交流。
两个灵魂的交流不仅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还需要独立的人格。
所以,当我们遇到那个美好的爱情之前,请一定要记得努力地提升自己,让自己可以真诚地、勇敢地爱上现在的她。就像泰戈尔的那句诗:“你若爱她,让你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她,并且给她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