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红豆范
一直想活在当下。
想不到互联网发展,真的让我们活在了当下。
头条,翻看自己的写作列表,看着可怜的阅读量,我在想,文章就在这里,可能会有后来人翻看吧?
但我失望了。
不管怎么样坚持更文,哪怕每天一篇,除了新近的几篇有寥寥的阅读量外,几天前的、几周前的文章一个流量都没有增加,更别说几月前、几年前的文章了。
人们阅读的只是你当下的文章。
到简书验证,结果一样。以前的文章根本没人去看,除了自己。
这就是看在当下,人们只阅读你当下的文章。
想来也是对的。
谁会喜欢旧闻?
你可能会说,这是平台造成的。如果成名了,以前的文章会有人来看的。是的,如果你成名了,不排除有人会对你以前的文章感兴趣。但是,感兴趣,而且能花时间去看我们以前的文章的只是少数。
这就是当下创作者面临的事实,也是创作者不得不接受的现状和变化。
那么,怎么办?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别指望后人翻出你以前写出的文章给你立碑,那与现实相去甚远,未来的人往前翻阅文章的概率是极低得了,想想你自己就知道了。
那就要适应变化了。
7月份头条官方推出的“第二届今日头条全国新手写作大赛”,看他们的评定优质文章标准的第六条“严谨亲和,能够打破专业壁垒,帮助读者拓宽认知边界”
打破专业壁垒,要让别人理解你的专业,你必须具有通俗化的翻译能力,否则没几个人对你的专业感兴趣,更何况接受你这个人了。你是专业人士,那就要学会降维思维,专业的东西必须口语化,少用专业术语和学术用语。
活在当下,你就要适应当下,否则谈何能不能活在当下?
要适应这个变化,核心是不是就是口语化呢?
不完全是。
需要你从内到外,把你的框架完全打碎。因为我们内心的框架太多了,招式固定化,总以为说了一句:我想死你们了,大家都会笑。
可是,大家都已经有免疫力了。现在的网络文学根本没有写作这个概念了,可是作家还在写文学,还在想以前德尔辉煌,还想留住以前的梦想。
把这些通通打破,打碎,必要什么伏笔、前后照应,什么修辞手法,读者怎么接受、怎么舒服就怎么写。
要市场还是要口味?
这的确是个问题。
但是,两者是可以统一的,就看上图中头条优质文章的评定标准,大概你就能明白怎么去做了。
第一,表达真实、准确、克制。
反过来理解,就是写作的时候,不煽情、不矫饰、不要没有节制。你要相信,读者是一个聪明的读者。
第二,信息量充足。
读者打开你的文章,阅读之后能够获得信息增量,而不是来看你舞文弄墨,没有人有那么多的时间。
第三,符合汉语基本规范。
看文章不是朋友聊天,读者和你不熟,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和聊天打诨。因此,要让别人一看就懂,不要太多弯弯绕绕。
第四,敬畏文字。
我们使用什么就应该敬畏什么,特别是文字。当然,为了让文字表达更精准,你的排版、配图应该有所讲究。
第五,打破专业壁垒。
目的是让人看得懂,有收获,能拓宽认知边界,获得新的教益。
第六,有人文关怀。
通过观照社会、人心来实现人文关怀,这是总要求。
OK,适应看在当下,就活在当下、写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