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活的一天,从起床那刻开始
<感谢小能熊@高雁鹏老师的思维课程,仅用于个人笔记学习>
引子
课程的开头,高老师讲了个故事:
话说,有个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染布,二儿子卖伞,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大儿子发愁,无法晒布;天一放晴,就会为二儿子发愁,无法卖伞,老太太总愁眉紧锁,没有一天是开心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
后来,有位哲学家给她出了个主意,为什么不反过来想呢?天下雨,二儿子能卖伞,天放晴,大儿子能晒布。在哲学家的开导下,老太太以后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也慢慢好起来了。
这里,高老师引出了:
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积极的思维模式可以让自己健康快乐,悲观的思维械可以让自己病入膏肓
笔记
课程里, 高老师进一步推理:
就像我们在雷雨天一定会先看到闪电,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人在碰到突发情况的时候,也是情绪先于理智作出反应。理性的人不是缺少感性,而是能战胜感性。
前面的课程重点是实用的思维模型和方法,今天主要介绍一些常见的思维模式和消极心态的应对。
- 如何察觉自己的错误思维模式,如何纠正?
- 规避思维的陷阱,学习思维小技巧,掌握头脑大聪明。
错误的思维模式
首先,列出了几种常见错误的思维模式,及其背后的心理原因,我们如何面对并用正确的方式思考:
- 逃避思维模式
- 宿命思维模式
- 自我否定思维模式
- 盲目思维模式
- 拖延思维模式
- 指责思维模式
1- “我做不到”的逃避思维模式-懦弱
头脑中经常是这样的思维逻辑:
1 我之前没有做到过......,我不可能做到的
2 别人比我更适合......,我还是算了吧
3 反正......也会被我搞砸,还是不要出丑了
这种逃避思维模式来自于人的懦弱
错误思维:每个人都曾因为不同的事经历过失败,无论是现在看起来多成功的人。但失败者之所以是失败者就在于他用每一次挫败来自我否定,所以会心情沮丧、感觉很糟。如果一直陷在自己的失败中,不仅会丧失越来越多的自信,还会导致整个人生停滞不前。
正确思维:如果你将每次失败看做是生命的一次历练,像小朋友学走路一样摔倒,爬起来,再摔倒,再爬起来,对待成功和失败都用单纯的态度,对事不对人的态度,就会有新的理解方式。
所以有了高老师的提供的思考方式:
1 这件事之前没有做好,我吸取了教训,这次要不要再试一次?
2 这是一次锻炼的机会,如果错过了,可能再没有机会了
3 即使出丑,也不能庭突破自我的机会,我要变得更好
2- “厄运跟随”的宿命思维模式-自我欺骗
头脑中经常有这些想法:
1 为什么总是我碰到这样倒霉的事情
2 我就是命不好
3 努力也没有用,我无法改变什么
高老师如是说:
每个人都会碰到倒霉的事情,“倒霉”就是人、时间、事件 三者结合发生的小概率不幸事件。比如电脑上做了很久的文件没有保存,新买的手机就被偷了。
可以说,这种宿命思维模式来自于人的自我欺骗心理
错误思维:当我们过了段时间再回头看所谓“倒霉”事,会发现每件倒霉事背后都有某些主观的原因。“倒霉”只是安慰自己的借口,这样能把责任推给环境从而不寻求自我改变。“宿命论”是一针最好的安慰剂,可以逃避责怪、逃避责任。
正确思维:但如果习惯抱怨的话,就永远无法正视问题。比如想想自己为什么没有定时保存文件的好习惯,没有将贵重物品收好的习惯?
每个“倒霉”都是生活的善意提醒,是让自己能力升级的最好机会。或许从今天起应该换一种思维模式对待“倒霉”。
从现在起,我们试着这样思考:
1 虽然“倒霉”,但我是不是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2 我应该做一些准备工作,避免类似的不幸再次发生
3 看来我的人生难度要升级了,是时候把自己也升级一下了
3- “他人优等”的自我否定思维模式-自卑
头脑中经常是这样:
1 我希望像某某一样,我永远做不到ta那样
2 如果我是………,就好了
3 ……太棒了,我们不一样
这种自我否定思维模式来自人的自卑心理。
错误思维:每个人的身边总有一个要么美貌、要么富有、要么潇洒的人生赢家。如果总是拿自己和这样的人比较,你不会感觉快乐。看到不足放弃赶超只会让差距越拉越大。
正确思维:多想想自己有怎样的优势、怎样的好成绩。学着接受自己、爱自己、挖掘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不论是你所擅长的事还是你的品质。这就是SWOT模型分析优势,如何利用优势减少与别人的差距,识别环境提供的机会,弯道超车。
从现在起,我们试着这样思考:
1 如果利用自己的这个优点,是不是会做的比TA好?
2 我虽然不是TA,但我有自己独特的处理方式
3 TA这点值得我学习,我要试着改变
4- “无止欲望”的盲目思维模式-贪婪
头脑中经常是这样的:
1 等我……,我一定就会开心了
2 如果我得到……,就知足了
3 只要我赚到钱,一切都不是问题
盲目思维模式来自于人的贪婪心理。
错误思维:每个人都有欲望,但有的人将欲望转化成了目标,有的人将欲望转化成了理想,有的人只盯着欲望本身,以为达到了某个标准的薪水,拥有房子、车子就会一辈子快乐。但一旦达到了这些目标,人往往又不会满足,想要更多。
“正确思维”:试着学着对你现在拥有的、你现在的样子多些感恩,幸福并不一定要与我们最后想达到的某种状态有关,它存在于时时刻刻、存在于当下,存在于奋斗的过程里,将欲望转化为可行的目标,对现实存有畏惧之心,才能脚踏实地争取你想拥有的。
从现在起,我们试着这样思考:
1 我的目标是……,我需要制定一个实现目标的计划
2 我现在需要立刻行动,只有这样我才能……
3 我不能再沉迷在幻想里,我现在要开始做……
5- “现在不行”的拖延思维模式-恐惧
如果你头脑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思维逻辑:
1 能不能再等一等,我还没有准备好
2 时机还是不对,下一次机会我一定不会放过
3 这件事我应该可以,但以后可能有更好的条件
这种拖延思维模式来自于的人对未知的恐惧心理。
错误思维:怀着“以后再说”的想法,那你很可能永远不会去做。这种潜移默化裹足不前的消极想法,永远无法突破自我。这个根源就是对困难的畏惧,不愿走出自己舒适区。消极对待,找到借口,拖延敷衍。
正确思维:换一种想法,想想自己好好努力可以做到。失败了,可以从这段经历中学到经验,然后继续尝试。一次聚焦一个目标,全力以赴。换一种思维路径,面对问题、分析情况、找到对策,计划迈开第一步,你会到达从未想象过的目的地。
从现在起,我们试着这样思考:
1 不可能百分百准备好,也许现在就可以……
2 如果立刻行动,我现在需要做什么
3 这是最好的机会,我要试一下
6- “像TA一样”的指责思维模式-自负
如果你头脑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思维逻辑:
1 我怎么这么倒霉碰到了这个人
2 如果是我,我一定做的比TA好
3 什么都做不好!你为什么不能像某某一样
这种指责思维模式来自于人的自负心理。
错误思维: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自负的人都有一个通病,他们要求对方的同时,在内心中是深信自己能做到的。你自负的对象,可能是你的孩子、你的下属或是你的伴侣。很多孩子的“童年阴影”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而人往往是无法比较的,自负的人不但要和自己比,还和别人比。
而且指责性言语从不会有助于事情好转,只会深深伤害着你自负的对象,对方如果以负面的方式回击,就会产生对抗,如果连对抗都没有,就一定在内心滋生了自卑的情绪,哪一个结果都是悲剧。
正确思维:换一种思维,能不能多用正面的态度激励他人。学会赞美和欣赏,学会陪伴和宽容,爱他们本身的样子。
从现在起,我们试着这样思考:
1 虽然成绩不好,但TA的确很努力……
2 这件事换做我,我真的能做的更好吗?
3 每个人都很特别,虽然结果不理想,但我能看到TA的潜力。
思维的误区
1- 结果偏误
结果偏误是指人们喜欢根据结果来对决策进行评判,而不是根据当时制定决策的场景。
就像一个赌徒在赌场赢了很多钱也不能证明赌博是个明智的决定,这种思维偏误就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事后诸葛亮”,人们在生活中,一般都是在事情搞砸了以后站出来,说如果当初要是怎样怎样,现在就会怎样怎样。
但结果偏误真正的危害存在于:一件事情的侥幸成功,让人忽视了它的风险,进而投入更多的资本,最终造成更大损失。
2- 稀少性谬误
稀少性谬误的典型反应便是丧失清晰思考的能力,我们的一个物品被人夺走了,就会认为失去的物品更有价值,更有魅力。
所以判断一样东西的唯一合理标准是他的功能价值,这个价值取决于你对这个功能的需求程度,而不要在乎它是否稀少。
这里要做一个说明,限量版商品和限量促销商品是截然不同的
1 限量版商品是用稀缺性来生产高贵感和价值感,尊贵的象征就是这个产品的功能本身。
2 限时促销就是赤裸裸的利用稀少性谬误来制造焦虑从而产生冲动消费,这种限时、限量、抢购的手段就是伪装你的东西被别人夺走的错觉
3- 超额限定
超额设定是人们对自己未被证实的能力过度信赖,而对于已知的能力又过度自卑。
无论在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容易在未知的目标上,由于不了解而忽视困难;而对于已经达成的目标,会放大困难,缩手缩脚。
1 就像生活中,人们总是会点吃不完的菜,尤其是人多宴请的时候,好面子是一个原因,
2 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期待别人吃的多,从而对全体的食量有过度乐观的估计
工作中,对执行的项目或工作,设定过少的工期和不足的预算,认为有能力达到最佳效果
所以,对于未知的能力,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通过一次实践判断,而不是简单设定不合理的目标。
4- 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是对幸存者的关注会导致我们的判断不再客观。
比如我们看到近些年有很多人创业成功,却忽视了成功创业者背后有更多的创业失败者。因为幸存者是有荣誉光环的,会引导人们抛开真实的事件发生概率而只关注现象本身。
1 生活中,我们对于个别英雄或明星的崇拜会忽视人性,明星夫妻的分分合合和普通百姓的家长里短没有本质区别,一对曝光度高的明星夫妻的离异不能证明真爱是否存在
2 工作中,某个下属的优秀业绩也不能掩盖其他方面的不足或错误,需要客观评价一个人就需要抛开对“幸存者”的过分关注
3 媒体和大众传媒会利用“幸存者偏差”制造关注和吸引注意力,这是这个“幸存者心理”的反向利用
5- 现成偏误
现成偏误就是说人们更倾向于相信容易得到的事实。简单的说,现成偏误就是经验主义。
人们对未知的恐惧要远超你的想象。我们不断在生活中提取信息、建立经验,就是为了增加安全感,而所谓的经验就是经常出现的东西。在信息时代,吸引眼球的信息一定是特殊事件或小概率事件,往往这些都是错误的经验。
1 就像我们每天能看到大量的交通事故报道,实际上,交通事故致死在所有死亡原因中仅排名第8,而前7位全部是各种疾病原因导致的死亡
2 再或者,你身边的人不断地和你说吃绿豆能治百病,有一天你上午喝了绿豆汤, 恰好在下午感冒就好了,你就会认为绿豆真的能治百病
6- 鸵鸟效应
指选择性的忽略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就像鸵鸟把头埋进沙丘里一样。
调查表明,在市场不景气时,大家检查自己所持资产的次数明显减少。类似的,生活中对那些重要不紧急的问题,很多人的策略就是视而不见:
1 夫妻的沟通变少,选择视而不见
2 领导最近没有安排重要的工作给自己,选择视而不见
3 最近一个月的体重增加了5斤,选择视而不见
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会纵容问题的严重性。
7- 褒奖递减效应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心理实验:让4组人对某人进行不同的评价,从而找出最佳效果的褒贬顺序。第一组始终对这个人赞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这个人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对数十人做过此实验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有好感,其次是第一组,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喜欢褒奖不断增加,批评不断减少的现象。
幸福感也是这样,不要追求无尽的满足,而是享受起起伏伏的人生过程,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变化才能体验到幸福。
走出思维骗局
现实生活中,许多决定都是本能做出的,事后再虚构选择的理由,它让我们感觉自己是清醒地做出了决定。但这是思维的骗局。
而思维中的骗局有很多,并且思维会犯错误。所有人都一样,再高智商的人也可能会犯一些常见的思维错误。但我们依然需要锻炼自己的思考,尽可能规避本能反应。
因为只有深刻思考和独立意志的人才能走出思维的骗局,否则会被已走出骗局的人利用,也只有会躲避思维陷阱的人才能拥有安全感。
清醒思考是奢侈的,回避思维偏误是很麻烦的,但清晰睿智的思维是值得付出的,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元”能力。
Andrew LYU 第50篇简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