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的智慧002:三生有幸

三的智慧003:三生有幸

作者:樊荣强

三生有幸,是中国老话儿。形容极为难得的好机遇,在结识新朋友时说的客气话。

这老话来自佛教。佛教是外来的,从汉代传入中国算起,已经超过2000年。而且,佛教经过改造融合,加上地球上信佛教的人以华人为最多,故它也称得上国粹了。

佛教词语

据梁启超先生统计,日本人所编的《佛教大辞典》共收佛教用语“三万五千余语”。赵朴初先生曾说:“现在许多人虽然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张嘴说话,其实就包含着佛教的成份。……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大量源于佛教词汇被挂在嘴边,可许多人并不知道这一事实。完全音译的词,比如:佛、禅、塔、魔、刹那、罗汉、菩萨,等等,你可能知道与佛教有关。还有半音半意译的词,比如:魔鬼、禅师、尼姑、佛典、塔林,等等,你也知道与佛教有关。可是以下完全意译的词,比如:吉祥、平等、信心、知识、法宝、世界、方便、解脱、烦恼、悲观、自觉、因果、唯心、世界,等等,这些我们日常交流完全离不开,表面与佛教无关的词汇,其实均依佛法教义创造出来。

三生有幸这个词语,是完全的佛教词语。佛家所谓“三生”,指前生、今生、来生;幸,就是幸运。三生都很幸运,当然是比喻非常幸运。

三世因果

现代汉语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时间词“过去、现在、将来”,它们并非汉语所本有,而是跟“三生”或“三世”有关的佛教外来词语,反映了佛教“过去、现在、将来”三世因果报应之说。据说从唐朝起,就成为汉语中常用时间名词。

佛教将世间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即可解释关于社会中同类不相应现象,将一切串联其中,以使人产生敬畏之心,达到超自然的,向往解脱生死烦恼的心灵寄托。

人有没有三世,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相信或者不相信。人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东西就有灵魂。问题就在于,当人死了之后,灵魂去哪里了呢?如果你认为灵魂随着肉体生命的终结而消失,你当然就不会相信三世轮回。如果你认为灵魂是不灭的,也许,你会认为有三世轮回这回事儿。

我们常常听人说,我怎么收不到我的前世传递来的任何信息?他的意思就是,他根本不相信三世轮回这么一回事儿。的确,日常的体验是没有办法去验证这件事的。你只能选择相信,不相信,或者半信半疑。如果你要为自己深怀恐惧的灵魂找一个安身之处,那就不妨也相信一下吧。虽然,我并不相信。

因果律

不过,我对客观世界的因果律,倒是深信不疑,而且对人的一生之内,前后的事件与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也是深信不疑的。

西方哲学史上,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绝大数哲学家,都相信因果律的客观存在。因果律表示任何一种现象或事物都必然有其原因,即“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的有时间次序的前因后果的必然性,诚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之意。

人生一世,有不同的努力(不同的因),而得到不同的命运(不同的果)。俗语云:“事在人为”、“人定胜天”,即是这种因果关系的说辞。

当然,也有如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质疑因果律的客观性。他认为,因果关系只不过是思想中的习惯性联想,完全是人的主观联接。休谟的质疑,其意义在于,提醒我们不要陷于错误的因果,而流于诡辩。比如,你刚刚不小心放个屁,紧接着天就下起大雨。虽然二者有时间次序,你却不能声称大雨是你用屁打下来的。

中国也有讲因果报应的文化传统。《周易·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家庭、敬祖先的一个民族,大都相信祖上积德行善,即可福荫后辈,如果祖上作恶多端,当然就会祸害子孙。注意,这里讲祖上与自己,以及自己与后代的因果关系,不同于佛教讲自身的三世因果,也不是完全与直接的因果关系。

工具价值

三世因果说的工具价值是什么?它给我们思考问题提供了一个时间的维度。在我的钻石法则口才理论体系当中,立题有三种类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把它们放在时间轴上来看,是什么问的是现在,为什么问的是过去,怎么办问的是将来。

我常常提醒学生,可用“过去、现在、将来”分成三点,来发表即兴讲话。比如,一个老板在客户团拜会上演讲,可以说:第一,感谢各位过去对我们的大力支持。第二,现在我们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第三,希望将来得到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

又比如,一位大学商学院院长在MBA总裁班毕业酒会上致辞,可以说:第一,感谢各位学员过去对我们学校的信任,对老师的尊重。第二,祝贺各位童鞋,今天顺利完成学业以优异成绩毕业。第三,希望各位同学,以后常回学校看看。

再比如,一位大学生在毕业实习欢送会上讲话,可以说:第一,回顾过去实习期间的收获。第二,分享现在的感动与兴奋。第三,展望对未来的希望与祝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翌日,当牧尘自昏睡之中苏醒过来时,顿时感觉到体内的疲惫一扫而空,那从体内传出来的剧痛,比起昨日,也是消散了许多。 ...
    混沌天书阅读 1,358评论 0 0
  • 青甘大环线,行过2000多公里,兰州,海西,德令哈,酒泉,敦煌,甘州,西宁……; 上下海拔4000至2000米,两...
    熊猫次方阅读 3,003评论 0 2
  • 今天,2016.12.24,平安夜,在厦大度过的第一个平安夜。 明明的是打算冬至的时候是我新的一年的起点,认真开始...
    博涵有酒阅读 884评论 0 0
  • 昨天晚上11点左右,我开车在西六环外(不要问我大半夜来这边干嘛),路上没有什么行人,大货车明显增多,我准备回家了(...
    林蔚安阅读 3,44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