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终于去看了张扬导演的《冈仁波齐》,排片不多,一些影院一天只排一场,因此赶了个早场,有些困意,但也还好,不影响观看,上座率不错,看的是小厅,荧幕不够大,画面可能少了些震撼,影片没有配乐,导演采访里说是为了不影响真实,一开始以为是纪录片(我还蛮喜欢在大银幕看纪录片的,但机会很少),看了采访才知道是用了纪录片手法的剧情片,导演在藏区的一个村子里找的演员,还原了几百个小时素材里的细节和真实,很多人都说看到了虔诚和信仰,我却看得满是困惑。
在近两个小时磕长头前往冈仁波齐神山的朝圣路上,几乎囊括了人的一生——生老病死,期间也不乏一些戏剧化的时刻,但都很克制,大家患难与共,悲喜皆为平常,可谓波澜不惊......在出发前村子里的那段,交代了之所以要去朝圣,是因为杨培爷爷想在有生之年去一次拉萨和冈仁波齐,朝圣对他们来说,是每个人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修行,平常的日子里,人们日出而作、日落念经,母羊诞下羊羔仔,生命生生不息,过完年,大家打点行装,杀了一头牛,把牛肉晾干带上路,一拖拉机的行李、帐篷和锅碗瓢盆,村子口匆匆告别,即刻上路,杨培爷爷走在最前面,手里转着转经筒念经,一路随从,有的为了祈福,有的为了赎罪,每隔一段路,随手拿几块路边的石头垒起,搭起帐篷,喝茶休息,到了晚上,聚在一起聊天,有人诉说自己家前一年遭遇的厄运,长辈就给他疏导,像是神父在聆听与劝慰,然后一起念经祈求众生平安,安然睡下,隔天继续上路......
影片看上去像是用一个旁观者的视角,一路沿途所见留下的纪录,但其实导演有意在克制表达,大家一路上面带欣喜,有悲也坦然接受,其乐融融,心无旁骛,亦无所求,这一路的朝圣也不见得苦,一个简单的目标,一起众志成城,“命好的当了喇嘛,命不好的去了远方”,这是信仰的自然结果,还是长期刻意的压抑。
前几天在微博上看过一个视频,活佛坐在一个房间里,很多人在排队,活佛在每个人的头上用力拍几下,然后每个人把钱放在桌上。
其实现代文明早已渗透进生活的日常,摩托车、家用电器和手机,还有贫穷,像是都视而不见,在拉萨时,发廊的姑娘皮肤白皙,年轻人面露开心的笑容,他坐在椅子上转圈,想叫她一起去朝圣,姑娘没有答应,他说朝圣完再来看她,这是隐秘而动人的爱情......不见代际冲突,传统与现代的冲撞,看不见每个人的内心,只有虔诚的信仰,与极端平和的心境,定义了最终的幸福。
沿途的风光,我也曾在云南的路上见过,除了雪山......电影镜头很美,气候多变,四季流转,欢歌笑语,一直在路上,恍惚觉得像是人类早期的拓荒,具备精神上的史诗气质,但导演说这只是一次即兴创作,看起来没什么大的创作野心,难道准备了那么多年,真的只是想告诉观众,这就是他们的日常而已,这是我看完无所触动的原因。
早上睡醒朦朦胧胧中,觉得导演并不想深入地探求信仰本身,意不在此,只是在构建和呈现他一个人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