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三月,赦天下。
4、
夏,四月七日,封流亡降汉的匈奴太子于单为涉安候,数月后,于单逝世。
5、
当初,有投降的匈奴人说:“月氏(rou
zhi)以前居住在敦煌跟祁连山之间,是一个强国。后来,匈奴冒顿单于攻破月氏,老上单于杀月氏王,把他的头盖骨做成饮器,月氏民众向西逃亡远去,与匈奴有深仇大恨,愿意与汉朝联合攻击匈奴。”皇上于是招募能通使月氏的人,汉中人张骞以郎官身份应募,从陇西出发,经过匈奴,被匈奴单于俘获。张骞被匈奴羁留了十几年,找到机会逃走,继续西行前往月氏。走了几十天,到了大宛。大宛人一向听说汉朝富饶多财,想要打通联系,一直找不到办法,见了张骞,大喜,给张骞配置向导和翻译,陪同到康居国,再到大月氏。大月氏太子为王,当初西行时击败大夏,分得其土地建国。土地肥沃,少有敌寇,生活安逸,完全没有再报匈奴大仇的心思。张骞在月氏滞留了一年多,不得要领,于是启程回国。他沿着终南山行进,准备穿过羌族地界回国,没想到还是被匈奴俘获,又被羁留了一年多。赶上军臣单于去世,伊稚斜驱逐太子于单,匈奴内乱,张骞才乘乱与家奴堂邑人甘父一起逃归。皇上拜张骞为太中大夫,甘父为奉使君。张骞出发时带了一百多人,走了十三年,就他们两人活着回来。
6、
匈奴数万骑兵入塞,杀代郡太守恭,俘虏一千余人。
7、
六月二日,皇太后薨。
8、
秋,停止经营西夷,唯独设置南夷和夜郎两县一都尉,下令犍为县自己保卫固守,国家倾全力筑朔方城。
9、
匈奴入寇雁门,杀死俘虏一千余人。
10、
这一年,中大夫张汤任廷尉,掌管司法。张汤为人多机诈,用智谋来驾御他人。当时皇上正热衷于文学,张汤就假装仰慕,尊奉董仲舒、公孙弘等。张汤用千乘人儿宽为奏谳掾(负责向皇上奏报判决结果),附会古代的法律来议决疑难案件。他所治重罪的,都是皇上想要加罪,以及廷尉府立官吏们痛恨,想要置之于死地的人;所释放或轻判的人呢,都是皇上想要释放,以及廷尉府官吏们想要宽容的人。皇上由此非常欣赏他。张汤对古人子弟照顾非常优厚,对公侯权贵的问候呢,寒暑都不间断。所以张汤虽然引用法律条文深狠刻毒,心怀猜忌,断狱不公,但是他的声誉却一直很好!
汲黯数次在皇上面前斥责张汤,说:“你身居正卿之位,上不能弘扬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制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让监狱里没有罪犯,为什么反而把先帝的法令该得纷乱不堪,你这样下去,恐怕将来要断子绝孙吧!”汲黯经常与张汤辩论,张汤总是引用条文,在细节上纠缠。汲黯刚直严厉,只能在原则上坚持,无法用术语驳斥,说不过张汤,激愤爆发,破口大骂:“天下人说刀笔吏不可为公卿,果然!就是讲张汤这样的人,让天下人生活在恐惧之中,侧目不敢正视,蹑足不敢向前一步!”
四年(前125年)
1、
冬,皇上行幸甘泉。
2、
夏,匈奴入寇代郡、定襄、上郡,各有三万骑兵,杀死掳掠数千人。
资治通鉴卷第十九
汉纪十一
前124年——前119年
共6年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上)
元朔五年(前124年)
1、
冬,十一月五日,薛泽免职,以公孙弘为丞相,封平津侯。丞相封侯,从公孙弘开始。
胡三省注:
汉初常以列侯为丞相。公孙弘是先做丞相,然后封侯。所以说丞相封侯从公孙弘开始。
当时皇上正开始要建功立业,公孙弘于是特别在宰相府东边开门,延揽贤人,与他参谋会议。每次入朝奏事,就将这些意见上奏,讨论国家大事。皇上也让左右的文学之士和他辩论。
公孙弘曾经上奏说:“十个盗贼张着弓,百姓们就不敢上前。建议禁止人民携带弓弩,以利治安。”皇上让大家讨论。侍中吾丘寿王说:“我听说古人制作茅、戟、弓、剑、戈五种兵器,并不是要大家互相攻杀,而是禁暴讨邪之用。秦朝兼并天下,销毁兵器盔甲。但是,人民使用犁耙、锄头、马鞭、木棒,互相攻击,犯法的更多,盗贼更难以扑灭,以至于乱亡。所以圣王着力于教化,而不是禁防,因为知道禁止不足为恃。《礼》说:‘男孩出生,用桑木弓,蓬草箭,向天和地及东南西北,各射一箭,宣告周知。’大射之礼,从天子到庶人,是三代传下来的规矩。我只听说过圣王用射礼来行教化,没听说过禁止弓矢的。况且你要禁,是为了防止强盗用它来抢劫。抢劫是死罪,但是不能禁止,因为巨奸大恶,并不回避死罪。我担心禁令一下,坏人带着刀箭,而官吏不能禁止。善良的老百姓用武器保卫自己,反而是犯法。这是给强盗助威,而夺走百姓自卫的武器,不妥!”
吾丘寿王的奏书上来,皇上拿给公孙弘看,诘问他的道理。公孙弘无言以对,表示服气。
公孙弘生性猜忌,表面上看是一个宽厚长者,实际上心机很深。凡是和他有过节的,无论远近,他表面上一团和气,但之后一定伺机报复。董仲舒为人廉洁刚直,认为公孙弘是阿谀之辈。公孙弘非常嫉恨他。正赶上胶西王刘端骄奢恣肆,多次犯法,所杀伤二千石以上官员甚众。公孙弘就建议派董仲舒去做胶西国丞相。董仲舒以生病为由免职。汲黯经常诋毁儒生,当面给公孙弘难堪,公孙弘想找机会让他惹祸,诛杀他,就向皇上建议说:“右内史所管辖的区域(管首都长安)多有贵臣、宗室,难以管治,不是朝廷重臣,不能胜任,建议调汲黯为右内史。”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