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基于母婴健康行业产品的用户分层运营实战经验,系统梳理从业务诊断→模型选择→标签体系搭建→策略验证的全流程方法论。通过宝宝月龄与用户行为的数据关联分析,构建动态分层体系,解决工具型产品面临的活跃度衰减与变现难题。文中模型选择逻辑与落地步骤均经过AB测试验证,欢迎同业交流指正
一、业务背景与数据洞察
1. 行业特性与核心问题
母婴健康产品具有强月龄关联性与工具属性刚性需求,用户活跃周期天然受宝宝成长阶段制约。根据内部数据(脱敏处理后):
用户分布:80%活跃用户集中在0-4岁宝宝家庭,其中0-2岁用户贡献65%的DAU;
活跃衰减:宝宝月龄每增长1岁,用户月均打开频次下降40%(5岁+用户留存率仅12%)
2. 关键矛盾拆解
数据验证了工具型产品的共性瓶颈:功能价值与用户生命周期错配。需解决:
大月龄用户留存:现有疫苗管理功能无法覆盖5岁+儿童需求,需拓展成长记录、学龄期健康管理等衍生服务;
商业化路径:基于用户分层识别知识付费(如育儿课程)与增值服务(如保险、体检)的高潜力转化群体。
二、分层模型构建逻辑
1. 标签体系搭建(MECE原则)
静态标签:宝宝月龄、地域、家庭结构(是否多胎)等;
行为标签:核心功能使用频次(如疫苗提醒)、内容消费类型(文章/视频)、衍生服务触点(如课程试听)等;
价值标签:付费意愿(优惠券核销率)等
2. 模型选择依据
对比主流模型适配性:市面上分层模型很多,例如 RFM模型(常用于电商行业,有交易行为)、AARRR模型(常用于优化各环节转化率增长黑客最爱提的模型)、用户生命周期模型、金字塔模型(常用于社区等有KOL的情况)等,以作者所在的产品为例,因为是工具属性,非强交易性产品,业务目标是延长用户价值周期,因此比较适合用户生命周期模型,此外,我将常用模型核心划分维度,以及适用场景列举出来供大家参考
三、分层落地四步法
1. 用户旅程拆解与阶段定义
选好适合的模型后,如何将咱们的模型进行落地?这需要你高度了解你的产品,以作者所在产品为例,思路如下:
1)梳理业务逻辑,核心是拆解用户旅程,找到用户从渠道曝光(可省,看具体获客层面是否能从渠道做一些产品策略,若否则没有划分这步的必要)→下载注册→核心行为→沉睡→流失的关键行为划分标准。
2)定义关键行为标准,核心是找到每个阶段提升用户留存的核心功能,以作者所在产品为例:为脱敏处理,以下关键行为标准,仅供参考,非作者产品核心关键行为划分
2. 策略验证方法论
针对我们划分好的用户层级,我们接下来要选择适合的方式(资源)去验证我们的策略,诸如push等渠道都是很好的方式,特别是push是一个短平快的渠道去触达用户,且可以做到轻量级的产品验证,是耗费运营资料、产品资源最小的解决方案之一。
Push轻量测试:分群对比不同文案(功能提醒vs育儿知识)对成长期用户的唤醒效果;
权益阶梯设计:针对成熟期用户推出“健康管家”付费套餐(含挂号绿通+体检套餐),通过转化率验证分层精准度。
3. 动态调优机制
月龄滚动窗口:每月更新用户所属生命周期阶段(如宝宝年龄增长触发阶段迁移);
标签实时更新:行为数据埋点→平台清洗→分层模型迭代。
四、行业延展思考
工具产品分层共性:
核心功能使用深度(如健身APP的训练计划完成率)比交易数据更适合作分层依据;
需通过“工具+内容+服务”三层渗透突破增长天花板。
母婴行业特异性:
用户生命周期天然受儿童成长阶段制约,需提前规划“年龄包络”产品矩阵;
高净值用户识别需结合家庭消费力标签(如是否购买过高端医疗服务)。
结语
用户分层不是一次性项目,而是数据洞察→策略实验→反馈闭环的持续过程。母婴健康产品的分层逻辑可复用于其他生命周期明确的垂直行业(如教育、医疗),关键在于:找到用户生理/心理变化的核心驱动指标(如月龄、学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