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死亡说起

刚看了一篇关于病情告知的文章,文章观点是比起说不说,怎么说才是难点。

中国缺少死亡教育,谈死色变,觉得不吉利触霉头,似乎只要一提,人们就大限临头了。但现实是我们都知道没有个生物能躲过死亡的亲吻,并不是人们不说,它就不存在了。人们闭口不谈,只是因为恐惧。

人对死亡是有恐惧的,因为对它不了解,毕竟死后世界没人能真的说得清楚。至今也没见过,哪个人去了死后世界一段时间,还能再回来向大家介绍他这趟奇特经历的。因为生命是趟单程列车,只能滚滚向前,没有暂停也没有后退。

在宗教或者称神秘学领域,对死亡有着另一个层面的解读。比如轮回,异次元等等。这个就得看各自的理解力,和接受程度了。

提到这些领域,人们喜欢简单用信或者不信来区分人群,或者说站队。我觉得这是非常草率的,毕竟这个世界又不是非黑即白,不存在绝对的信,或者绝对的不信,一味的二元对立对人类的思想发展并没有什么好处。

目前所谓的质疑和反对者的论据来自:无法被科学证实。但我们知道的是,世界是多面的,而科学只是了解世界的方式之一。它可以是一个参照物,但它绝不是唯一,如果无论何时人们都把它当成唯一,那才是迷信。

“死亡是自然的一部分”,这是我之前看到的一句话,我觉得说得挺好的。就像白天黑夜的交替,春夏秋冬的循环,生命也是如此,有新生必然也有死亡。

大部分人对死亡的理解是,物理性死亡,也就是从你身体各个器官不再运转的那一刻起。我觉得这个理解有点狭隘,事实上每次蜕变新生都伴随着死亡。

如果每天都是新的一天,那么昨天就是死亡,今天就是新生。如果每天都是新的你,那么昨天的你已死亡,今天就是你的新生。你的每一个改变都是新生,你和过去的每一个告别都是死亡。

新生和死亡都是中性词,如何定义是由你自己决定的。是接纳、选择性遗忘、还是排斥都可以,只要它让你当下感到舒服就行。当然这个也没什么好郑重其事,多方比较利弊的,它不是什么对错的题目,没有什么正确选项。无论你现在选择什么,你随时都可以换。

你的观点,你随时都可以推翻,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只要你有保持成长,你的想法就可能会有不同,如果它不再适合你的知识体系,就把它更新掉。试想一下连你手机里的APP都经常要更新,为什么你自己这台史上最强的超级计算机不需要更新呢?

有人在表达观点上有些奇怪的认知,觉得一旦站队了就该站到底。比如一个人说他喜欢吃甜食,那他就得一辈子都喜欢吃甜食,中间如果开始喜欢吃咸的,那他就是甜食的背叛者,是个说话前后不一的人。人难道连推翻自己之前说的话,的权利都没有吗?

这里隐含着害怕犯错的心理,但人如果想要成长,是不可能不犯错的。一个人的容错率,决定了他的抗打击能力,决定了他的自信程度,决定了他的成长高度。

犯错有什么大不了的,又不会被老师当众批评,错了就改,推翻重来。不要狡辩、掩盖或者否认,那样只会把你自己推向痛苦之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怕死,非常怕死。怕的不是死时的痛苦或者是死亡会使我失去什么,而是对死亡未知的恐惧。当下我触摸着键盘,呼吸着空气,...
    余白日志阅读 2,910评论 1 2
  • 讲真我是不太敢翻看莎翁的作品的,因为总觉得自己没有那么高深的文学修养,会读不懂,读不明,所以看到大神们的讨论时只有...
    苏芮阳阅读 5,055评论 2 1
  • 庄子曾说: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识是没有限度的。 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们会开始问自己这样...
    盖子同学阅读 975评论 0 3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12,182评论 16 22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3,583评论 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