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不能不讲究,也不能太讲究。
紫砂壶已废用数载,改泡杯茶,能牛饮到茶白味淡。喝啥不重要,聊啥最重要。唯一在乎的,农药残留。
远嫁台湾的高中同学,回蓉探亲,特意捎回乌龙茶。“独乐乐,孰若众乐乐。”2015年冬日晚,吃过家乡特色美食串串香,同学几位,拥入小茶馆,挤在卡座里。女同学殷勤,献演台式功夫茶,馥郁的茶汤、精美的青花。转眼,大杯升级至小盏,川江号子变身为吴侬软语,鄙人快进到文化人。旧话暖心,新茶润肠,一座皆欢。
暖暖的茶汤,红红的炭火,醇醇的心语。聊得尽兴,茶水凉了,随手一倒。女同学当即变脸,不快地质问,为何倒掉?某人霎时红脸,场面失欢。解释之后,满座皆服:此茶不施肥、不浇水,以养深根。惟饱汲天地菁华,才品质不俗。且制茶工序繁复,一盏也浪费不得。同学多年不见,一盏茶汤,照出彼此差距,实能愧人。
所以,母亲常感叹,“得到不懂珍惜。”时时提醒我,须常怀感恩之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儿时就能郎朗上口。如今扪心自问,既知之诵之,平素行得几分?米且浪费,怎知惜茶?种茶、采茶、制茶、泡茶,外行虽不晓,但个中付出,米、茶应无甚大分别。推而广之,劳动不同,职业各异,须知惜福,心存感恩。行之不难,推己及人罢了。
茶,历史悠久,承载中华传统文化,花开两朵,两岸各自演绎。或独饮解渴,或唤友休闲,或清心修行,或斗茶分享......不一而足。更衍生琴棋书画,洋洋大观。当下,以功夫茶表演最热。美茶、美器和美女,举止优雅,套路华美。说千道万,若品茶不思惜福,文化即未登堂,何由入室?
距上次茶聚又逾一年。绿营上台,变化应多,同学可好?小时,对台湾的印象在课本里,阿里山、日月潭;稍长,对台湾的印象在磁带上,邓丽君、小虎队;如今,对台湾的印象在电视中,蓝绿、故宫。曾想,如国民党胜选,可规划游台。岂料民进党上台,兴致全无。开放核灾食品,放宽农残标准。倒退,为何?彼岸茶农还会坚守品质?台胞会欢迎我这位陆客?谁知?
同学千里送茶,回赠圣严著作一本。意犹未尽,如文付梓,愿寄对岸,小添惊喜。以告,茶叙并方便说法,至今未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