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友在实习完一天后回来吐槽,天哪,你是不知道哪个地铁有多挤,根本不用扶手。公司里的气氛太沉重了。大家都被划分在一个一个的小格子里,开着一样的电脑屏幕,噼里啪啦打字,没人说话,死一般的寂静。中午吃饭也是各自看手机,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下了班还得挤地铁回去。一天下来,也感觉自己没有干什么,可是时间就是没了,自己也累得半死。除了睡觉什么也不想干。一想到第二天还要去,就只有在床上不停的唉声叹气。还好,还好,两个星期就完了。
她平常不是话多的人,突然机关枪一般哒哒哒发射个不停,大概是真的受刺激了。我听着,心里也十分沉重。我没有报寒假的专业实习,这意味着暑假就必须去,逃不了。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学长学姐穿着笔挺的小西装,手肘里夹着简历页去参加招聘会的时候,心底会徒然生出一种悲凉。一种人生突然就到头了的悲凉,一种人生不过是这样的悲凉。
这世界一直在变,如果人生是一张白纸,成长是一枝素描笔。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的大致轮廓也被固定下来,然后,无论后来我们再想做什么,就算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都逃不出这个轮廓所营造出的宿命感。
我不想就这样毁掉人生的多种可能。顺天命和知天命是两回事。我知道那一天的必定来临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但这并不妨碍我去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美食和烹饪,写作还有画画,就是这种晦暗的宿命感里的彩虹。
因为他们的结果有一定的确定性,但过程却可以千变万化。这种结果,不是非要成为美食家、画家或者作家。而是每做完一顿饭、写完一篇文章或者画完一幅画。那东西就实实在在的摆在那里,好吃,好看或者写的真好,是对结果的评价,而非过程,
不像在学习方面。分数,就是用来评判这个过程的。越来越觉得这是个极不公平的命题。从小到大,每个班里一定有人不分黑白的学习,结果还没有上课天天睡觉的人考的好。大家都在努力,可是这个分数,评判的是努力的方向,而不是努力本身。
王小波说,这个世界的规则就是,谁得的分数高,谁就是赢家。没办法,身处游戏中,就要遵守游戏规则。如果不想,我们能做的,就是暂时逃离这个游戏。
神奇的是,这种逃离,让平凡的生活变得彻底不同。
在电影《朱莉与茱莉娅里》,朱莉就是这个游戏中的普通玩家,随时可以被大佬碾碎。身为一个格子间的接线员,朝九晚五的生活无聊沉闷。但是下班回到家,看着黄油融化,巧克力和糖搅拌在一起,她就会全身心的放松。
朱莉想逃离那种乏味的接线员工作。
茱莉娅要逃离无所事事的家庭主妇生活。
而我,想要逃离枯燥的学习。
我们来自不同国家,处在不同年龄的年龄段,却都想要逃离单线条的现实,给自己的生活添加一点乐趣。然后,我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烹饪和写作。 虽然现在我还是个很不起眼的普通玩家,但我愿意并相信,如果像朱莉一样坚持,像茱莉娅一样乐观,也许不会出书,也不会成为出名的美食家,但一定能找到不后悔的自己。
这部电影改编自两本畅销书《朱莉和朱莉娅:365天,524道菜,一间狭小的公寓厨房》和朱莉娅的《我在法国的生活》,朱莉和朱莉亚的生活交替出现,各种美食也轮番上阵,堪称一场视觉盛宴。
朱莉是曼哈顿下城的普通接线员,做饭是枯燥乏味生活的唯一慰藉。这种生活,与光鲜亮丽的姐妹们相形见绌。在丈夫的鼓励下,她开始写博客。365天,完成掌握法国烹饪菜的艺术中的564道菜。她想在不确定的生活中,做出些确定的事情。
过程当然不那么顺利。她一直害怕处理小龙虾,荷包蛋怎么都打不好,也不能完整的把鸭子去骨和把鸡皮缝起来。
这种时候丈夫就劝她放松一天,“又没有人监视你。”
“不,茱莉娅在看着我。”
茱莉娅就是那本食谱书的作者,朱莉上一代的厨神,不仅出版了书,还制作了视频录影。她生的高大,声音粗沉,脸上永远是欢喜的表情。视频里经常状况百出,逗得人捧腹大笑。
乐呵呵的她也有生活的难处,但她永远笑着面对,总有办法的不是吗。
跟着外交官丈夫来到法国,语言不通的她去学习法语,去制作帽子,总之就是要打发无聊的家庭主妇生活。
“去做你喜欢的事情啊”,她的丈夫说。
“我喜欢吃”。然后她成了一群男人中唯一的女学员。
她笨拙的技法遭受了男人们的白眼,于是在家里切掉了成山的洋葱。她的丈夫也劝她别那么拼,不过是为了消遣而已,但是她为了证明自己,勤加努力的练习,顺利从蓝带毕业。还和另外两个女人合伙,出版一本写给美国人的法餐书,也就是朱莉手里的那本。
出版不顺利,又因为丈夫的工作关系,连续搬了好几次家,期间受到妹妹的来信说她怀上了孩子。那是茱莉娅在电影里的唯一一次哭泣,她和丈夫虽然相爱,但是结婚好几年都没有孩子。这并不妨碍她们有爱的婚姻生活。朱莉亚始终乐观,她的丈夫始终坚定不移的支持她。终于如愿以偿受到了出版社的来信。
朱莉的丈夫虽然因为她对家庭的不管不顾大发脾气,朱莉作为一个爱美的女孩子,渐渐发胖,满身的油烟味。各自的不满和怨气让他们大吵一架,最后丈夫还是选择了理解。朱莉的博客,从最初的默默无闻一跃成为榜单的前三名。各大报社的编辑都邀请她谈论出版的事宜。
成功的朱莉去参观茱莉娅的旧居,镜头跳回茱莉娅的生活,她拿着新鲜出版的书,激动地捂上了嘴巴。我的内心感到奇特又安慰。
她们坚持着,乐观着,最后都得到了意外之喜。一本专属于自己的书,一个独特的自己。
我在17年的冬天报名了无戒的365天写作训练营,那个时候处在抑郁的边缘,觉得整个世界毫无希望可言。而敲击键盘或者手拿钢笔的我,就像在挖掘一片荒原,我是这片荒原上独一无二的王。想哭的时候,想想这个荒芜的城市只能由我来救赎,内心就涌起莫大的勇气和强烈的愿望,我要亲手建造一个繁荣的都市,和我身处的现实中,完全不一样的都市,这里的游戏规则,由我说了算。
刚开始的时候,我一扫之前的阴郁心情,见到一个人就忍不住和TA分享自己每天要写1000字的喜悦感,他们不能理解也无所谓。我并不期望他们理解,因为在他们眼里,还是做题听课才更有价值。就这样写了五十几天,什么都没有发生。
除了一篇被推送上首页的文章,和一个一块钱的赞赏。其他都是不过百的阅读量。一个小白,怎么能期望一开始就一鸣惊人呢?就算是天才,也是要经过考验的。我当然有这样的心理建设。可是我还是放弃了。
理由有很多,第一个就是眼睛,总是酸涩,不想继续加深度数。第二个就是,想把时间花更多在专业课上,好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有个交代。
理由都是借口,说到底,就是写不下去了,不想写了。因为我不知道写到最后能有什么,当初交了365块的费用也不了了之。
我没有坚持下去,也没有乐观对待。我想逃离现实,终究还是屈服于现实。
2019元旦那几天,我不分昼夜的在四天里写完了两篇一千五百单词的论文。每天对着电脑只有一个念头,写完这篇论文,我就可以写自己的事情了,看过的电影,读过的书,做过的梦和这么多年走过的路。
可是论文提交之后,整个人似乎被掏空了,什么力气都没有只想睡觉。而且我从内心里觉得,自己写的真烂,可是自己确实费了很多心力思考,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自己辜负了老师的期望。
从分数评判的角度来说,我不是一个好学生。可是很奇怪,在所有人眼里,我应该是个好学生,以至于我自己都以为是真的了。所有我起早贪黑,拼命学习,结果还是差强人意。虽然说85的平均分不算太难看,但在高手云集的英语系里,真的是个渣。
那种心理落差,和丢手机和手机屏摔碎的时候一模一样,一种胃里恶心到想吐,胃以下又空荡荡的眩晕感。吸血鬼日记里,达蒙说过一句话,如果我善良了,那么他们就会期望我一直是善良的,我不想活在别人的期望里。
过了二十多年,我才明白,我一直活在别人的期望里。考试没考好难过是因为爸妈会难过,考好了高兴是因为其他人会羡慕我的成绩,老师会表扬我的进步。买衣服要买浅色系,因为妈妈喜欢我穿的亮丽一点,才显得年轻有活力。我不得不放下自己钟爱的黑色。往事一幕幕,最可悲的是,小时候,我和我爸看小品,我都不敢自己一个人大笑,眼神总偷偷瞄他的表情,他笑了我才能笑。
昨天晚上睡觉前,我妈问我以后的职业规划,我说,当个老师呗。她有些犹豫,那看是初中高中。接着又问,还有别的选择吗?
挺多的啊,报社、外企、翻译公司、公务员。看人家招什么职位了。从我妈的反应看,她觉得去外企或者当个翻译比较符合学英语的身份,如果当老师,最好初中,因为高中牵扯到学历的限制,万一人家只要研究生呢。
我嘴里应和着,心里像蚂蚁在爬。我怎么敢说自己以后想去学专业的厨艺,想继续写作,不想当一个朝九晚五的格子间战士。所以我一看到这个电影的开头,就开始为以后的自己难过,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我会为了满足我妈的期望而选择后者。
回到家的这些天,我每天都做饭,我妈吃不惯烤土司片、酸奶、意大利面和鸡胸肉,而且和我的吃饭时间也不一样。她说那太西式了,想吃中式的。我就西红柿炒鸡蛋或者番茄烧豆腐。
这种平衡真的很难掌握,我做了自己想吃的,她不高兴。她吃的高兴了,我表面上笑一笑,内里麻花般拧巴在一起。究竟应该怎么选?不知道,所以最近我经常对她发脾气,那我们别在一起吃了,吃不到一起,还伤感情。
这种时候她就像个受伤的小孩,委屈巴巴的说,我什么都吃的好,只要你开心就行。
这不是赤裸裸的绑架吗?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就是,别丢下我不管。既然在一起,就必须要考虑你的感受啊。朱莉和朱莉亚最后能成功,除了自身的坚持和乐观,还有不可忽略的来自家庭的理解和支持。
我不怕坚持,也可以足够乐观,可如果没有理解,我一个人,能摸黑走到什么地方呢?只会越走越害怕,然后停下来去找妈妈。
我妈说,她不希望我做个多么优秀的人,只要走大多数人的路,像普通人一样活着,健康快乐就可以了。她还会说,要尽量往上爬,知道吗?
我走大多数人的路,那路上早就堵死了,所以考研人数年年攀升,我就不信,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哦,我知道,找不到体面的工作。我爬,我在你的监督和禁锢下往上爬,自己没那个心去使劲,能爬到哪儿呢?
这种时候,我妈就被我的情绪吓得一愣一愣,然后叹口气,行吧,你自由吧。
我真的自由吗?我真的能为自己活一次吗?
好像不行。
李诞在采访的时候说,人是社会动物,人永远都是为别人而活的,如果不是因为别人,我现在早就死了。
可能吧,在心情极度抑郁的那段时间,支撑我见到第二天太阳的就是我妈和我奶奶,如果我没了,我妈怎么办?我不知道自己怎么熬过来的,但是我妈在其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她不仅是生我养我的人,也是救过我命的人。
一命换一命,所以我在拼劲全力往上爬。大三这一年,我报了雅思班,因为专四成绩不理想。没有周末,平常写作业写到十一二点。我高三都没这么拼过,可是现在到寒假,应该是好好充电,补充知识的节骨眼。可是任何关于英语的知识,我什么都不想看。
我很累,真的很累。这些我对谁都没有讲过,不知道跟谁讲。以前还会跟我妈说,现在第一个不能说的人就是我妈,因为她会难过,我不想让她难过,我想成为一个永远开开心心,顺从她心意的小姑娘。但是我讨厌这种人模狗样的自己。
这种废气,总要找个出口发泄出去。所以写作是个很好的树洞。如果没有人听,那就写出来给所有人看。我也想,在这种不确定的选择中,做一点确定的事情。
回到家将近两个礼拜,我每天要求自己写一篇关于电影的文章。我告诉自己,写的不好没关系,最重要的是,要先写完。理清思路的时候并不多,一千来字的文章,我噼里啪啦,打好了又删除,烦躁了合上电脑在纸上乱涂乱画。
写一篇自己满意的真的很难,让大众喜欢那更是难上加难。可我还偏偏不死心的每隔几小时看一眼有没有新消息。寥寥无几,可是我没有那种被掏空的感觉,大概对于喜欢的事情,无论怎么样,都可以原谅吧。
所以我想坚持下去,我知道简书有个日更挑战,20天就可以得到日更大人的标记,45天就得以得到一个纸质书的奖励,之后还有更多的奖励。但是我没有报名,我不用让机器来监督我,只要坚持,自然有人看得到我的努力。就像朱莉说的,朱莉娅在看着我。
我还是很喜欢写作,很喜欢做饭,很喜欢画画。这种喜欢,就像初恋一样,心动一次,就是一辈子的印记。
那种从初恋走到白头的爱情,美好稀少。因为不够坚持,不够乐观,最后相隔天涯忘两端。在我还能全力以赴的年纪,我还是要勇敢的拼一次,如同蔡康永说,为自己活一次。起码对青春,有个交代。
我只好再悄悄希望一次,不会失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