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医者的科普情怀:我希望成为优秀的科普讲师,帮助更多人健康生活

中午收到记者发来一篇关于我做科普的报道,心里还是满满的感动。

报道的标题:一名医者的科普情怀 | 要追就追这样的“星” 走近萧山的科技工作者。

今报道的4名科技工作者,其他3位都是名校博士或科学家合伙人,我是学历最低的、最默默无闻的一类人,能被报道有些诚惶诚恐,我要加倍努力才行。

我想投身于健康科普是受浙江省健康研究所徐锦杭副所长的影响。

那是2019年,参加省里办的科普培训班,地点在台州,她对科普的热爱和热情,全身心的投入推动健康科普事业的发展,深深地感染了我。

一个大浪,鱼群被冲上了岸。

男孩见状,默默捡起一条又一条鱼,放回海里。

旁人不解地问道:这样做有意义吗?

男孩说:捡一条,活一条。

当时现场讲的这个故事,被我当成了人生信条。

医疗战线工作30多年,眼看着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慢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很多年轻人得上了老年病,让人很揪心。

再加上我父亲胃癌早期根治术后,因为食道返流没有引起重视,最后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用尽各种办法也未能挽救他的生命。

让我很自责,尽管我用营养治疗延长了我父亲差不多2年的生命,还是深深触动了我,要身体力行去做好健康科普传播。

我下定决心就去干了,也许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我想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少生病、晚生病,甚至不生病。

我大声对自己说:“我的后半辈子要为科普而活!

我不擅长台上表达,一上台会头脑一片空白,就付费去线上学演讲,学习公众表达。

因为都是在职人员的学习,全安排在晚上,学习期间每天晚上碎碎念,我老公一度怀疑我精神出问题,他觉得这把年纪的人没理由这么疯狂学习。

坚持不懈的练习,不断去挑战,突破自己,发现没有了以前的慌张,台上表达流畅起来,可以有逻辑、有条理的讲述。

尤其是通过刻意练习,让自己少了很多“嗯嗯”、“那么”、“就是”等口头禅。

在我看来,做好科普,除了内容本身,传播技巧很关键,要让更多人听得到,愿意听,听得进,老百姓需要的。

如果自己本身能力不足,就要去学习,让自己具备这个能力。

除了会讲,还要会写。

上次参加科普培训,省科普作家协会的老师来讲课,又萌生结合自媒体的方式写科普文,为了能坚持写,选择“日更”逼着每天自己去写。

每天1篇科普文章或感悟分享雷打不动,不知不觉已经300多篇,累计已达25万字……

一个人一辈子总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优秀的科普讲师,帮助更多人健康生活,这是一件让我很快乐的事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