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记得11年前医院里传来的那声啼哭,一个幼小的生命降临到这个世界上,那一刻我成了天下最幸福的父亲。
图片发自简书App
儿子的诞生是上天赐予我最神圣的礼物。但初为人父的我既兴奋又惶恐,孩子犹如一张洁白的画纸,而我好比一位生疏的画家,我该如何让孩子成为最优秀的作品,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一片茫然。
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从起名字的那一天起,孩子就承载了巨大的使命,因为他寄托着父母太多的期待。我也不例外,我热爱文学和哲学于是给孩子起的名就叫“文哲”。我希望他能成为一名大文学家和哲学家,这是我没有实现的梦想,于是我想让孩子去实现。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为了让孩子的头脑得到充分的开发,孩子不满三个月我们就买了各种早教机,故事机,智力拼图,智力玩具……我们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时我在外地工作,一月左右回来一次,每次回到家,我都期盼着儿子能叫一声爸爸。可是孩子都一岁多了,才会肓一声妈妈,而且还不是很清楚。当时我真的很着急,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一岁多都会叫爸爸了,而自己的孩子还是咿咿呀呀的不会说话。我给老婆说:"是不是孩子智力有问题?是不是孩子发育迟缓?”老婆说“可能孩子说话晚,慢慢来,等一等就会好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然而等待总是那么漫长,孩子快两岁了还不会叫一声爸爸。于是我对老婆说:“是不是孩子有语言障碍?我们带他去看医生吧。”当我们把他带到医院的时候,医生说:“当爸爸的平时要多陪伴一些孩子,多和孩子进行一些语言和眼神的交流。要和孩子进行一些互动的亲子游戏,不要老是让孩子看一些动画片儿,慢慢的孩子就会开口说话,也会叫爸爸的。”回想孩子一到两岁的这段时间,我在外地工作,陪在孩子身边的时间真的很少,也缺乏和孩子之间爱的互动。为了多陪伴孩子,我毅然辞去了外地的工作,在离家十里路的镇上找了一所私立学校上班,每当下班回家,儿子都会在门前等着我,我领着他在院子里做游戏,在广场上玩耍,我们一起看图画书,听儿歌。在我回来工作的第二个月,孩子不仅会叫爸爸了,而且还会说一些简单的话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总是期望着孩子比别人更优秀,我会每天检查他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这个拼音怎么读?这个字怎么念?这首诗你会背了吗?……当孩子因为一首诗背不出来的时候,我会比较急躁,我对孩子说:“这么简单的几句诗怎么不会背呢?下次再不会背就不让你吃饭了呦。” 虽然有些急躁但我还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自己发火。可是有一次我却大发雷霆,第一次对孩子发了脾气。记得有一次邻居家的小孩来我们家玩,我让他和儿子进行背诗比赛,结果邻家小孩背了十几首诗,而儿子却只会背三五首诗。我在为邻家小孩叫好的同时,却又生着自己孩子的气。等邻家小孩走后,我第一次对孩子发了脾气,责怪他为什么不努力,为什么不认真学习,孩子委屈的哭了,我也郁闷了一整天。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唯恐自己的孩子落后与别人,无形中我给孩子更大的压力,幼儿园生活孩子过的并不快乐。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上小学一年时,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我把孩子送到了城里的一所小学。孩子的接送由爷爷负责,孩子只有周未回家一趟,我们一周陪伴他一次。每个周未我都会陪孩子写作业,并检查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情况。也许是我的要求过高,当发现孩子某个字不会写的时候,就会罚他抄写三十遍。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我给他买了许多习题,试卷,可是每当让他认真做的时候他都表现的比较浮躁,可以看出他内心是很抗拒的。我给儿子定的最低目标是班级前十名,争取考到前五名。结果第一学期期未考试他只考到了18名,这让我非常恼怒,那一天我歇斯底里地发了脾气,后来我没有控制往自己的手掌,狠狠的向他的屁股上打去。孩子委屈的哭了,孩子的妈妈也心疼的搂着孩子。这是我第一次打孩子,打完我也很后悔,提醒自己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二年级孩子对于我的管教还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反抗。但自从孩子上了三年级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有一次孩子写完作业后,我让他再做一张语文试卷,因为快期中考了,练习一下也许会多考几分。可是当我布置完以后,儿子却顶撞的说:“我的作业做完了,为什么还让我做试卷,这样不公平。”他撅起小嘴看上去很生气。我说:“臭小子敢顶嘴,让你做就做。”可他撒腿就跑了,我正要追出去,却被孩子的妈妈拦住了。我还反复发着牢骚:“孩子大了,管不了了,我这样做,还不是为了孩子好吗?”
进入三四年级,儿子的成绩虽然不是很差,但离我的期望总是有些距离。每次让他考进前五名,他却总是在七八名徘徊。儿子属于慢热性的孩子,老是快不起来,而我又是急性子,所以经常逼着他写快点,背快点,做快点。因此我和儿子之间发生了不少矛盾甚至是战争。现在孩子有什么心里话都向他的妈妈说,而不告诉我。我们的亲子关系现在比较紧张。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暑假过后儿子该上五年级了,我不禁叹息时间过的真快呀!儿子转眼间都成大孩子了,他有了自己的独立思想,甚至有了一些判逆心理。如果再像以前那样一味的呵斥,责骂甚至拳脚相加,只会增加亲子之间的矛盾,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我想这些年我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不是不对,为什么孩子没有朝我希望的方向发展?正在我迷茫困惑的时候,我有幸加入了张文质家庭教育研究院的奶蜜盐共读联盟。经过近半个多月的学习,共读,我不断的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犯下的错误。我以前的所作所为,根本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是把自己的理想,信念都强加在了孩子的身上。孩子的发展失去了它的自然属性,就像张文质老师说的那样,家庭教育不是去教育而是去还原。教育孩子是一个慢的过程,而我却急于求成。就像手里拿着一条鞭子,不断的抽打孩子让他往前走。走慢了就想抽打他一下,一开始可能还有一些效果,久而久之孩子反而会停滞不前,对你的抽打无动于衷。现在想想真是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啊。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个人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错下去。当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我调整了家庭教育的方向,由原来的压迫式,强迫式转变为现在的服务式,引导式。前些日子我勇敢的向孩子道了歉,我对孩子说:“以前是爸爸不对,对你要求太严格,没有顾虑你的感受,以后让我们做朋友好不好。”张文质老师说:“一个人的成长真的很复杂。如果大家已经知道了问题所在,可以沟通却又不愿意沟通,那彼此的心结就永远也无法打开。父母应该意识到如果你做了伤害孩子的事,任何时候去跟孩子道歉都不晚。如果父母真的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请鼓起勇气马上跟她道歉,对于孩子的心病在你道歉的那一刻治疗就发生了。”张老师的话不仅让我受益终生更让孩子受益终生。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现在的我会陪孩子一起读一本故事书和他分享精彩的情节;我还会陪孩子一起看动画片碰到搞笑的片段我们一起哈哈大笑;周未我会陪孩子去电影院,图书馆,少年宫;早上我会和孩子一起迎着朝霞去跑步;傍晚我会和孩子一起去欣赏漂亮的晚霞……我和儿子的关系从来没有这么融洽过,虽然我们的关系缓和只有短短的十几天,但儿子俨然把我当成了他最要好的朋友。就像张文质老师说过的那样,父母改变,孩子才会改变。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感谢《奶蜜盐》,感谢张老师,更感谢教育行走让我认识了一群致力于家庭教育的老师们,同行们,是你们让我找到了家庭教育的方向。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