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对单读APP及其竞品的分析,挖掘其产品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可行性建议。
一、体验环境
体验机型:MI 5
APP版本:V1.6.0
体验时间:2016-12-12~2016-01-14
体验人:GoGo
以下是本文思路:
二、产品体验分析
1.战略层
(1)产品简介
单读是一款以热爱深度阅读的文艺青年为目标群体、以文字、声音、影像、话题谈论为主要内容的小众阅读型APP。
(2)用户需求
现代都市男女生活在焦虑中,时代在变化,知识在不断地更新换代,我们急需让自己每天都进步,我们害怕浪费时间,我们希望合理利用起每一个碎片时间去吸收有用的信息,以让自己更富有智慧和头脑。但同时我们需要修心,我们需要在浮躁中静下心来去思考。单读每天推送一篇内容,降低了用户的选择成本,“声音”更是释放了用户的双眼。
2.范围层
规格功能: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需要产品不仅有基础功能,还要有特色功能来吸引用户。
(1)基础功能
每天提供一篇文字、声音或影像内容,用户可以在内容下面收藏、评论或回复他人评论,通过评论和其他用户互动。用户还可以在谈论专区对于所谈论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单读采用PGC的内容生产模式,通过在内容后面添加评论等方式辅以轻量的社交元素。
(2)特色功能
1)每天一篇单向历
在每天第一次打开单读APP的时候,进入首页之前会出现单向历页面,停留数秒就会消失,当天之后再进入APP时单向历页面便不会再出现,直接从引导页进入首页。
单向历每天以“宜XX”或者“忌XX”的方式引用一段短小精悍的话语。把单向历放在当天第一次进入首页之前,能够引起用户的好奇心,从而增强粘性,让用户每天都想点进去看一下今天的单向历说了什么话,同时这部分作为整个产品的核心亮点之一。放在进入首页之前,能够很好地把产品特色传达给用户,老日历的形式加上有据可考的新“宜忌”的内容,传达出一种复古、文艺范儿,很符合单读文学阅读类APP的定位。
单向历只出现一次的设定避免了用户第二次进入时的重复阅读造成的等待,加快了进入首页的时间。不过单向历停留的时间过于短暂,除非常年阅读,阅读速度非常快或者习惯快速扫视阅读的用户可以适应,习惯逐字精细阅读的用户一般都是来不及读完宜忌部分的内容就已经消失了,然后不得不回到菜单栏去找到单向历板块入口。这反倒延长了阅读单向历的链路。这里可能有两种考虑:
第一种就是单读经过某些数据计算出用户阅读速度,认为用户可以在设定的时间内阅读完单向历;
第二种就是单读经过某些数据得出,用户并不愿意仔细去看单向历,但是单读又不想放弃这个入口,将来可能想在这里做进一步的商业化操作,比如在这里直接拉通购买推荐语录所源自的书籍通路。
但是不论是哪一种考虑,都并不全面。建议在这个地方做一个个性化设定。先给首次单向历页面设定一个足够用户获取页面全部信息的时长,然后在页面加一个“跳过”的功能,根据用户跳过次数,系统自动计算用户的平均用时,再个性化定制时长。
2)每周一篇方言版文艺播报
每周邀请一位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的主播,以当地方言的形式介绍每周线下沙龙,沙龙有免费参加的、也有付费参加的。这个版块是单读商业化、拉通线上和线下的重要一环。
以方言的形式介绍每周活动,这对用户来说是很新奇的,由于每次方言不一样,这不仅对当地用户很友好,同时也可以让其他用户“涨姿势”。每周文艺播报的阅读量和评论、点赞量整体来说低于其他非方言内容,但这并不能说明方言内容不受欢迎,可能是因为这一部分内容涉及到的线下活动目前仅限于北京地区。
报名链接:免费参加的活动如新书分享会无需报名,付费参加的讲座、音乐会、体验课程等活动需要报名,有的直接贴二维码将用户引导到活动行里面报名,有的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报名。然而APP里面文末并没有阅读原文的选项,这可能是直接从微信公众号里面复制过来的报名方式,正确做法是贴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将用户引导进公众号进行报名。不过,从长远来看,应该开发出更快捷、链路更短的交互方式。
3)其他特色功能
谈论板块也是最近新加的板块,分为单读问和读者论两个部分。是单读UGC的重要一环。
单独问:单读会发起一些话题,用户可以在话题下面发表评论,也可以在别人的评论下面赞、踩或者进行评论。从评论数量来看,这个板块用户参与度情况较为不错,除了提供给用户一个自由表达的地方,或许也将成为单读收集用户建议的窗口。
读者论:这里其实就是展示经过筛选的读者评论和留言。 这个版块很简单,却很友好。因为这满足了用户渴望得到尊重和认可的深层需求。如果你是单读的用户,有一天你发现你自己的独具见解评论被单读推荐到读者论了,你会不会路转粉呢?你会不会主动当起单读的推手,转发甚至和朋友主动介绍这个APP呢?
读者论板块设计得非常棒,只用这一个小小的功能,既能给普通用户展示精彩的读者评论内容,一定程度上弥补PGC内容的不足,又能通过这一个小举动笼络一批种子用户,增加用户粘性,让他们成为单读的推手。
3.结构层
产品功能结构图
在体验内容的时候,可以进行评论、点赞、收藏、分享、下载的动作。收藏过的内容在收藏里面,下载的内容在离线里面,可以在没有网络的时候随时反复播放。离线的功能非常友好,就我本人而言,我就会经常启动单读反复听我喜欢的歌,可以离线下载既为我节约了流量,也能让我快速定位到我要找的内容。
4.框架层
1)首页页面
首页显示最新的一条内容,上面一张封面图片,几乎占据屏幕的一半。现在是读图时代,图片既可以减缓视觉疲劳,吸引用户,又能给全篇内容定下一个基调。如果是“声音”或者“影像”,则点击图片上的播放图标进行播放。
下面是文字简介,点击屏幕可进入正文阅读,退出阅读页面后,再次进入这篇内容,系统会自动定位到用户上次最后停留的位置,这样用户意外中断阅读之后,可以很方便地回到上次阅读的地方。
点击图片上的播放按钮进行影像播放的时候,会自动切换横屏,并且不能切换回竖屏播放,返回到竖屏则视频停止播放。这一点体验其实做得不好,因为很多用户喜欢一边看视频一边扫视文字简介以及拖到底部看其他用户的评论,建议点击直接图标直接竖屏播放,并在右下角加一个全屏按钮,这样比较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底部显示此条内容的评论、喜欢和阅读量,这样用户对内容的热度一目了然,可能一定程度上会帮助用户做出是否阅读的决策。这里建议可以加入一个看完此篇内容大约需要多少分钟的提示。
将分类导航菜单放在左边,个人中心放在右边,下滑翻页等交互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2)分类导航页面
声音、影像、谈论、单向历这4个内容板块点击进去只是内容的陈列,最新版的单读在文字板块下面增加了进一步分类,这样有助于读者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分类导航页右上角的搜索按钮适合精准搜索,文字部分按作者和内容进行分类,适合模糊搜索,当用户不太确定自己要看什么的时候,可以进行浏览,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
新书首发板块是单读继每周文艺播报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商业化动作,在这里会有书籍推荐,但是购买链路太长,操作不方便,体验差。书籍介绍后会贴二维码,用户只需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进入单读微店的产品详情页进行购买。但是APP里面不能直接识别二维码,只能扫描,这样用户第二台机器打开二维码进行扫描才能进入微店,体验太差。
类似的问题如上图,文末提示点击图片加入阅读计划,而实际上文末没有图片,这些文章很有直接从微信里面复制过来的嫌疑,并没有考虑到微信和APP不同的特征,给用户造成使用困惑。
3)个人中心页面
笔记这个功能体现了单读鼓励用户深入阅读,形成自己的思考。单读要做的不是一个让用户看完即走的消磨型APP,它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深度的思考,并且在APP里形成交互。
夜间模式藏得太深,在个人中心的设置里面,建议单独拿出来放在首页或者操作更便捷的地方。
5.表现层
Logo:黑框白底繁体字,沉稳,文艺范儿;
Slogan :we read the world—我们阅读这个世界,清晰易懂的阅读软件定位。
图标是黑底白字“单读”两个字的繁体字版,简洁复古的风格,黑色的底色给人沉稳的感觉,白色的字给人纯净的感觉。充分传达了沉浸阅读的理念。
整个产品除了内容的图片,其余只剩黑白两色,内容和板块间实现上下左右滑动切换这点非常友好。
建议:产品以黑白两色为主,阅读时文字底色都是白色,建议增加调节底色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将底色调节成米黄色、原木色等护眼色。
三、竞品分析
1.竞品选择
MONO、一刻、一个和单读类似,是以文字、声音和短视频分享为主的产品。可供碎片化阅读。这四款阅读类APP各有优劣。市场情况也不尽相同。
2.竞品特色分析
1)一个:一个是韩寒创办的内容精选平台,内容相对单读来说很丰富,相对猫弄显得比较单薄,同时更加干货,PGC的输出模式。
内容逻辑清晰,交互简洁、一目了然。不过界面交互上另辟蹊径,往右滑是刷新,往左滑进入上一条内容,发现这个规律之后会觉得比上下滑更顺手。
商业模式清晰,内容与内容之间会插播广告,广告界面设计风格与内容统一,毫无违和感。
无需登录即可为内容点赞。
内容分为首页、阅读、音乐、电影。首页每天一篇,图片加短短的一句话。阅读每天一批,包括一篇短篇、一篇连载、一篇问答。音乐每天一篇,介绍一个乐手,分享一段音乐。电影更新相对不那么规律,有时候一天介绍好几部电影,有时候没有更新。
2)MONO:猫弄是一个基于兴趣爱好的内容订阅平台、内容文化社区,旨在和无聊做对,界面、交互和内容让人惊艳,有有翻看杂志的感觉,但同时内容过多过杂,有一些相对就没有那么干货。
首页底部导航栏有专门的社区版块,有很多小组和活动。
个人中心有自己的主页,可发表动态。以PGC为主,辅以UGC。
内容丰富,支持订阅。
除了文字、音乐、视频,内容上还有“画册”,展示照片或者漫画。
3)一刻:一刻是豆瓣推出的优质内容精选,依托豆瓣强大的内容库,内容优质而丰富。
每日定量推送内容,首页陈列当日内容—“今日一刻”,滑到最下面便是往期内容的进入按钮“往期回顾”, 逻辑清晰,界面交互简介明了。
内容分类除了按今日、往日内容分,还按照作者和栏目分类。
3.竞品市场分析
1)市场规模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从市场规模来看,韩寒的一个全网排名前五百之内,活跃用户数286.55万,遥遥领先于MONO、豆瓣一刻和单读。这可能与韩寒的个人影响力以及适当的市场推广有关。
2)人群属性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整体来说,这种文艺范儿阅读类APP女性用户远多于男性用户,但是单读的男性占比是最高的,而一个的男性占比最低。单读的内容偏古典文学,相对来说更加理性,迎合了部分男性用户的需求,所以男性用户占比达到约37%,而一个主要内容是小说,这是韩寒的长项,显然更符合女性用户的需求。从地域上来看,这些APP的用户主要来自一线城市。一线城市年轻群体众多,互联网普及度高。
3)使用习惯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一天中用户活跃的峰值是晚上10点至11点之间,这个时间段大家都放下了一天疲惫的工作,躺在床上刷手机准备睡觉,活跃用户数最多;而晚上1点至7点为低谷阶段,这个时间段是睡眠时间,活跃人数最少。豆瓣一刻、MONO和单读的分时曲线都比较平缓,而一个在上午的活跃用户数明显多于下午,早上8-9点和中午11-12点分别达到小峰值。这可能是一个的女大学生用户居多,她们上午就会把当天跟新的内容看完。
以上为2016年9月数据,来自智观易库。
四、总结和建议
总体来看,单读始终坚持每天一篇单向历、每天一篇内容的节奏在打造自己的产品。其产品的功能流程逻辑清晰,结构层次简单清楚,界面简单自然,在同类产品对比中有自己独有的特色。但还应该加强内容数量、质量以及产品定位,加强推广和媒体造势。
建议
产品定位:如果说其他几个APP的用户是文艺青年,那么单读的用户应该是文学青年,更为小众。如果单纯在内容数量上下功夫,依然很难硬碰硬与一个、MONO等一较高下,应该从质量上继续加强自己的特色,明确自己的定位,在符合自己定位的内容领域精耕细作方可在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内容数量:单读的内容每天仅一篇,风格各异,可能很久才能出一篇对味的内容,内容有点少,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在手机内存尤为重要的今天,对于很多用户来说,为了每天仅有的一篇内容更新而单读下载一个APP,显得有点浪费资源了。单读现在的体量维护一个APP成本应该也不低,如果继续维持现有的内容数量的话,建议只做微信公众号即可
现在单读的微信公众号已经开通了微店卖书及周边产品,其他内容和app是同步的,不过APP上的“单向历”-作为整款产品的亮点,并没有同步在微信公众号,公众号上菜单栏单读列出一栏“下载APP”,看来单读是希望仅凭“单向历”把用户导向APP。单读不愿意放弃APP的话,要么增加内容数量,要么加强现有几个内容板块的深度,否则没有享受到线下实体店红利的非京用户会慢慢流失。
交互细节:涉及报名、购买等交互的细节亟需改进。
商业模式:目前来看,每周文艺播报对用户进行的转化是最有效的,但首先因为地域的差异,这一块目前只能覆盖北京的用户;其次报名等交互上面还可以进行优化,提高用户体验;再次线下活动的方式和内容还可以继续深挖,以文艺、文学、培训、修养等标签覆盖更大的用户群体。如果说每周文艺播报是为了在北京用户群里精耕细作深入挖掘的话,那么单向历无疑是面向全国用户的一个绝佳的转化入口。应该加强单向历的线上书籍营销。以单向历为入口,深挖每天推荐的名人语录后面的书籍。
产品推广:在百度上搜索单读出现的内容比较少,百度指数也搜不到单读的任何数据,在推广和媒体造势方面还要加强。
系统bug:登录闪退、声音不能后台播放,这可能是系统bug、或者机型不兼容的问题,这大大减少了我对单读的使用频次。应该尽快修复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