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面临着非常多的选择,手边有那么多的工作,先从哪开始做起?促销季又临近了要买哪些东西?手里有一笔钱是先买车呢还是先买房?从鸡毛蒜皮的小事到人生中重要的大事,时时刻刻我们都需要做一些选择。
那我们究竟是怎么来选择的呢?有哪些因素在背后助推我们做出最终的选择呢?
最后期限助推
工作布置下来了,我们总是会一拖再拖E,一直拖到马上临近截止期限为止。这个最后期限就是一种“助推”。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比如买回来的书总比借回来的书看的慢,借回来的书都有一个还书期限。通常我们给自己限定的最后期限常常不起作用,所以这样的最后期限需要是一种来自外界的压力,而非自身约束力控制的。
经济支出助推
有些时候,因为我们想要避免经济上的损失,会无形中形成一种助推,帮助自己完成一些目标。这种经济支出包括收入和惩罚两种方式。我们一般可以按时完成我们的工作,就是一种收入的助推作用。那么惩罚怎么发挥助推作用呢?比如迟到这件事。如果每次迟到扣10块钱或者50块,很多人还是会迟到。惩罚的金额没有达到受罚者心中的一个波动底线,很难发挥作用。我们把数量级放大,如果每次迟到扣一千块,每增加一次,惩罚数额翻倍,人们就会把这件事放在较高的优先级。
时间支出助推
我们经常会发现,时间好像有越来越不够用的趋势。那么减少我们的时间支出,就可以成为一种助推。比如我们现在流行知识付费,就是一种知识过滤,通过付费的方式来减少我们支出时间,直接给我们提供最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现在如火如荼的外卖生意,根本上是因为我们都希望节省时间支出,助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用一种充裕的资源去换另一种稀缺的资源,每一种稀缺的资源,都可以成为我们的一种助推。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因素都可能成为一种助推。那助推出来的是否就是我们的最优选择呢?
比如市场倾向于炒热稀缺资源,但稀缺资源是否对每个人都有那么大价值呢?我们要不要追随“助推”下的潮流呢?
这个时候认清自我的需求无疑是最重要的。稀缺本身并不构成价值,只有基于需求的稀缺才值得我们去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