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评《我不是药神》
我们只是想活下去,有什么错?
这部电影是国产电影难得的真实且有深度的影片 。
也许,它不是最好的,但是,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需要莫大的勇气。
7月5日,《我不是药神》悄然上映,该片真实社会事件改编,
讲述了一位药店店主从印度代购治疗慢粒白血病的药获得极大利润,开始贩药敛财之道后良心发现的故事……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走上了贩卖印度版格列卫的道路,那时候,他没想当什么救世主,就是为了赚钱。
可随着走进白血病人的生活,看到血淋淋的现实,程勇从500进价卖5000赚得盆满钵盈,到2000进价卖500做赔本生意……他发生了辛德勒式的转变。"
影片中,一幕幕场景无不缓慢而又沉重的在刺痛我们的心……
带了一层又一层口罩,顶着稀疏而油腻的头发小心翼翼而近乎谦卑讨好地去求老板带假药的吕受益;
顶着一头杂乱的头发,帮病友偷药,怼天怼地却柔软脆弱,也会坐在台阶上哭着吃橘子的黄毛;
在体制内无奈地在情与法间挣扎的曹斌;
“我卖药卖了这么多年,只见过一种治不好的病,穷病。”
“领导啊,谁家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啊?”老太太在看守所哭着对警察说。
特别是影片中。一次又一次或愤怒或哀伤的说:
我们只是想活下去,有什么错?
全片最沉重的一句话,就是
Life is money
生命那么脆弱,在病魔面前,难以承受的金钱压力,又何止一个格列卫呢?
时代、命运、社会的洪流中,有太多的无奈。这些挣扎在底层的渺小人物,就连“想活着”都成为奢侈的信念。
正如杨绛所说:“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才最有机缘看到世态百态的真相。”
以我们的国情,不要说72000一年了,即使是500一个月恐怕国内仍有很多人吃不起。
比陆勇的原型故事,我们不难发现电影将矛盾集中在了“药”上。
影片中,徐峥所演的程勇本可以成为一个旁观者的,但他没有。
上帝没说过“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也没有说过“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程勇却说了,他按照他自己的意志这样做了。
“当逐利的动因被更宏大的命题所取代时,电影给了程勇“称圣”的理由。”
生命短暂也脆弱,却总有着一种动人的力量。
其动人之处,既在于这些身处生命边缘的人对活下去的渴望,也在于其逝去时予世人、予社会的敲打。
《我不是药神》一路口碑飘升,豆瓣评分高达9分,我想它是有道理的。
那么,究竟强在哪里?题材新颖?徐峥宁浩创作加持?暑期档本身票仓够大?
我想都这些都不是,答案也许是这个:现实主义的回归。
从《熔炉》《素媛》《摔跤吧,爸爸》等在内地掀起轩然大波可见一斑。
它像一味灵药,直接下到了国产电影长久以来的痛处。这个痛处就是:与当下观众的现实关系。
我们或许很难想象,生命如此厚重的话题,却是与一颗小小药丸紧密连在一起的。
“但我不提倡因此用道德去拷问制药公司,不能因为他当过一次救人的菩萨,就把他当作有义务拯救世人的神。制药公司有了资金,才有机会研制更多的新药,救更多的人。
而抗癌药零关税、进口药审批步伐加快等新政的实施,能合法、及时、可负担地买上“救命药”,正是这些癌症患者生命通路上的光亮所在。”
也许,这部影片并不是最好的,但我相信,它足以叩开中国影片的另一个新大门。
我们提笔所写的,所纪录的,其实与真相本身亦有些不同。
即便是所谓纪实的东西,大多也是在事实基础上增添自己的见解,
模糊自己所不赞同的,着重完善自己认为正确的。
但别忘了,记录本身,已是反抗
本文原创,都是一笔一划敲出来的。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谢谢。
注:“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语出蒋方舟的《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