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千百年过去,只要有一朵白云追逐着另一朵白云;一棵青草傍依着另一棵青草;一层浪花打着另一层浪花;一阵轻风紧跟着另一阵轻风……相信我,那一定就是他们。”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无论你如何看待,是什么态度,我相信!
前些时日,在梳理自己的阅读史的时候,翻到了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的读书笔记,大学时初读这篇小说的情景似乎就在眼前,掐指一算,却已是十几年。十几年弹指一挥间,生活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真乃“物是人非”。
大学阅览室里,那时的自己,“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读这篇小说,深深地被主人公的爱情感动,惊讶于人世间竟有如此的苦恋,如此凄楚哀伤,付出了一生的爱恋,却收获了一辈子的孤单;同情于这两个人处于一种不能实现却又不能忘却的爱的痛苦之中;也曾在心里鄙视着所谓的世俗道德,憎恨它对于自由情感的禁锢和破坏。
女主人公,钟雨。在自己的女儿谈婚论嫁的时候,告诫女儿,要是吃不准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就是独身生活下去,也比糊里糊涂地嫁出去要好得多。这句在外人看来不近情理劝诫,实则融入了自己深刻的人生体验。因为她自己就是在爱情和婚姻的矛盾中、理想和现实的不可调和中痛苦挣扎、煎熬了二十多年。
那个占据着她全部的情感的人,在战争年代,出于道义,责任,阶级情谊和对死者的感念,娶了掩护自己而死亡的同志的女儿,夫妻两人“和睦、融洽,就像一个人的左膀右臂。”“几十年风里来、雨里去,他们可以说是患难夫妻”。
而所有的这些是钟雨与他的相遇,成了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的真实写照。她为自己曾追求过浅薄而无聊的东西而感到害臊。他们也为了不“影响另一个人的生活”,就那么顽强地隐忍着各自的情感,就那么残忍地割舍了自己的爱情!钟雨只能把笔记本作为倾诉的对象,在上面每时每刻和他倾心交谈。这一对在精神上生死相依的情侣,“把他们这一辈子接触过的时间累计起来计算,也不会超过廿四小时”。
在钟雨看来,爱,不是你想忘就能忘得了的。爱,“就跟一棵大树一样,它的根却越来越深地扎下去,想要拔掉这生了根的东西实在太困难了,我无能为力。”
这是张洁发表在1979年《北京文艺》11期上的一篇短篇小说。在这个刚刚经历过十七年单调的阶级革命文学和十年浩劫的时代,同样也是一个文学荒漠,人性荒芜的时代。张洁用饱蘸愤激蕴涵哀伤的笔触,描写这种爱情与婚姻,理想与现实的人性的作品,如同春雷阵阵,清泉潺潺,惊醒滋润着一代人的心灵。钟雨和那位优秀的老干部在爱情的追求和不可摆脱的现存道德之间的痛苦呻吟,引发了一代人的同情与反思,这种对于人性的压迫,推动了人们冲破阻碍、追寻自由的潮流。人们或为之感到惋惜,或会如文中的珊珊那样叹道:“别管它多么美、多么动人,我可不愿意重复它。”
时光如白驹过隙,社会发展得迅猛,有时候会令人应接不暇。经历了人世的艰难,世情的百态,爱情婚姻的苦乐生活,如今再读这篇小说,仍觉得她具有着迷人的魅力,有着深刻现实意义。
物欲横流、情感焦虑的时代,作为社会重要组成单位的家庭,也有着很大的变化。作家池莉对此说:“家庭一直是一个激烈动荡的地带,是一个改弦易辙与时俱进最快的世界。”
如何“与时俱进”地“改弦易辙”?我见过了“一见钟情,婚了。一怒之下,离了”;见过了“老婆就是版本不够,内存太低”;也见过了老婆老公觉得不行时再“跳槽,换届,优化组合”。甚至,在美丽闲适的三角公园里,在这样的公共场所中,你也能见到两个年轻人的离婚演变成两个家族的争吵与战争,甚至冰箱、一张罚单都是争执的重点,双方的老人晃动着花白的头发,或愤激、或上蹿下跳,所谓的据理力争,丝毫不妥协。总之,现世,执着与永恒这样的字眼太陌生,太少!每次,听着庞龙的《幸福的两口子》,总想流泪,“白裙子”“大辫子”“一起买房子”“苦日子”“一辈子”这些字眼总让人感慨,现在,很多时候,白衣胜雪、纯真、纯美的情感可能成为笑柄,“宁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
富裕考验着人,同样在考验着人的素质,我们有些人还没有建立起自律的时候,他律却松弛了。有些人在高调着要自由,却忽略了责任,骨子里,他们最重视的是自我利益,而很少关注别人的感受,即使是自己亲生子女,更多考虑的是经济上的算计和功利主义。
钟雨和老干部之间,这种永恒的情感更需要当代人考量。
为了看一眼他乘的那辆小车、以及从汽车的后窗里看一眼他的后脑勺,她怎样煞费苦心地计算过他上下班可能经过那条马路的时间;每当他在台上做报告,她坐在台下,隔着距离、烟雾、昏暗的灯光、蹿动的人头,看着他那模糊不清的面孔,她便觉得心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凝固了,泪水会不由地充满她的眼眶。为了把自己的泪水瞒住别人,她使劲地咽下它们。逢到他咳嗽得讲不下去,她就会揪心地想到为什么没人阻止他吸烟?担心他又会犯了气管炎。她不明白为什么他离她那么近而又那么遥远?
他呢,为了看她一眼,天天,从小车的小窗里,眼巴巴地瞧着自行车道上流水一样的自行车辆,闹得眼花缭乱;担心着她那辆自行车的闸灵不灵,会不会出车祸;逢到万一有个不开会的夜晚,他会不乘小车,自己费了许多周折来到我们家的附近,不过是为了从我们家的大院门口走这么一趟;他在百忙中也不会忘记注意着各种报刊,为的是看一看有没有我母亲发表的作品。
他们对爱情的追求与克制、希望与痛苦的感情冲突,似乎说明了“高尚的生活是受爱的激励,并由知识引导的生活。”
“如果他们没有高尚的人格,如果他们不懂别人的痛苦,只为满足自己的幸福;如果他们想得到的是一份肤浅的浪漫,永恒便再也无从谈及。主人公钟雨在平淡宁静的生活中,在岁月的流逝中,以忧伤的美丽结成高尚的情愫,用理智的情感造就遗憾的永恒之美。他们没有携手人间,看似遗憾,却是一种精神的完美结合。”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不是没有人崇尚执著,而是几乎没有人能达到执著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