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名课题 引发思考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4课——(生:语言的魅力)
2.师:语言的什么?(板书 红笔点 魅力)
3.师:谁的魅力?(板书 语言下画横线)
二、借助表格 整体感知
自学提示:
自读课文,边读边用最简单的词语完成表格
1.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完成表格。
(指名填写表格,同学补充)
2.师:老师请同学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表格内容(一人读一行)
3.师:两位同学用简介的语言带我们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再来齐读课题(指板书),你们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想问的?
(生:语言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魅力呢?)
三、重点段落 合作学习
师:是啊,诗人填上几个字后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一起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自学提示
自读全文,边读边思考,并用“——”画出相应内容做出简单批注。
小组讨论发言:
[学生先分析第一段]
分析第一段
预设1:“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
生:从这段话我可以看出因为盲老人没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乞讨,所以行人都无动于衷。他毫无收获。
师评:他多会读书,抓住“不是,而是”的关键词读懂老人“人穷志不短”的品质
预设2:
街上的过往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姗而去。
生:我从“无动于衷”“淡淡一笑”“姗姗而去”看出盲老人木牌上的字并没有唤起行人的同情心。
师评:你真会读书,抓住了关键词理解句子。
师引:路上的行人都无动于衷,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对那“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视若未闻,你有什么感受?(生不答)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过渡:面对行人的无动于衷,盲老人是什么表现?
分析老人两段话
师:是啊,为什么会“多极了呢”?和语言的魅力又有什么关系?
分析第六段
[学生先分析老人话]
勾连第一段引导:是什么让盲老人如此悲伤?p
[学生直接分析第六段]
(一)品味“春天来了”
师:不就是春天来了吗?这些美景与我们来说也经常能看见,可为什么添上之后,就会产生这么大作用?
预设:因为这些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美景,盲老人一生都没有机会看到
出示: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多么令人心酸啊
引导:所以盲老人最初的做法是什么?行人的表现?(分析第一段)那盲老人的表现是什么?(分析第二段)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题目(生:语言的魅力),说一说什么样的语言是有魅力的?
四、篇章布局
师:咱们再来读一读表格,写法特点是什么?
五、拓展应用
学好语言,用好语言,有如此大的优势,看谁的语言富有诗意,能触动内心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