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当他还不会明确表达自我需求的时候,父母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以自己认为对孩子好的方式对待他。
(1)给他吃我们觉得对他有营养的事物。
(2)给他穿我们觉得暖和(凉快)的衣服。
(3)给他穿我们觉得好看的衣服。
(4)给他理我们觉得好看的发型。
(5)给他讲我们觉得“有营养”的书籍。
(6)给他看我们觉得对他好的视频。
(7)给他听我们觉得对他健康有利的歌曲和故事。
(8)给他讲我们觉得“对”的道理。
当他长大一些,开始可以提出自己的需求的时候,我们有多少可以满足他呢?
(1)孩子:“妈妈,我喜欢吃这个。”
妈妈:“这个有什么好吃的,那个才好吃。”
妈妈:“这个太不健康,那个好。”
(2)孩子:“妈妈,我喜欢这件衣服。”
妈妈:“这件衣服多难看啊,你看,这件多好看啊。我们买这件。”
(3)孩子:“妈妈,今天很热,我想脱下来这件外套。”
妈妈:“不行,哪有这么热啊。 你看别人都穿的很多。你看妈妈还穿这么多呢!”
(4)孩子:“妈妈,我不想理短发,我想留长一些。”
妈妈:“不行,一个男孩子,怎么能留那么长的头发,像个小姑娘一样。多难看啊。”
(5)孩子:“妈妈,我想买这个玩具。”
妈妈:“买这个有啥用,对学习啥的没任何帮助,而且玩一阵子就不玩了,浪费钱。”
我们认为自己已经大大满足了孩子的需求,可是有多少是他自己的真实需求呢?
(1)父母喜欢名牌衣服,给孩子买名牌衣服。
---这是孩子的需求吗?
(2)父母喜欢音乐,小时候没有条件学乐器,给孩子报了他们当年很想学的乐器。
---孩子真心喜欢吗?
(3)父母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给他报了N多的课外班。
---孩子想去学吗?
(4)父母为了开阔孩子眼界,带他到处旅行。
---孩子喜欢去吗?
随着孩子越长越大,我发现他喜欢的很多东西,可能是我自己丝毫不喜欢,丝毫不感兴趣,或者我认为对他没有任何好处的。在他小时候我会极力禁止,绝对不会让他接触的。
---电子游戏。对此我是丝毫不喜欢。在这里面,我真切体会到了男孩女孩的差异。好多女孩可能压根不会对此感兴趣。
---一些歌曲。像情情爱爱的歌曲,在孩子小时候是绝对不会给他听的。
---一些视频。像挑战者联盟这样的影片,在孩子小时候是绝对不会让他看的。
这些变化,是不是在告诉我们孩子长大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