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曾说:“我爱丈夫,胜过爱自己。我了解他的价值,我愿意为他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为他发挥创造力而牺牲自己,这种爱不是盲目的,是理解。互相理解,才有自觉的互相支持。”无论 感情还是婚姻长久的秘诀,就是两个人精神上的门当户对,也就是合拍,兴趣相投,性格互补,说得来话,过得了日子。它从来都与物质无关,精神上若不能势均力敌,再多的物质也无法弥补灵魂的空洞与苍白。
1
岁末年初,师兄C和我们特意小酌几杯,酒过三巡,师兄又谈起来了他的初恋女友,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的女朋友。
师兄读硕士期间和一个在家里工作的姑娘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师兄拿出了这辈子最大的勇气。
姑娘是在本科学校时认识的老乡,后来师兄来了上海读研究生,姑娘回到家乡的县医院工作。偶然的机会,初到上海的师兄和刚开始工作的姑娘慢慢联系起来,同一个地方长大,同一个地方求学,两个人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就这样慢慢地感觉到了,师兄表白那个姑娘,可人家姑娘从始至终都没表态。
师兄以为姑娘家不好意思说,没有拒绝就是默认了。于是开始了自己疯狂地付出,他付出了当时最大的深情。
两地,电话,过年回家才能见面,就这样过去了两年。师兄要毕业了,他觉得一切水到渠成,他对姑娘说:你来上海吧,咱们结婚,这里充满机会,我们一起奋斗吧!
这时姑娘开始慌了,最终她坚定地拒绝了,因为他在上海,她在家乡,面对世界早已经不一样了。她清楚地明白:他给我的都不是我最想要的东西,两个人心远了。
平时沉默寡言的师兄,重重地受了一次巨大的伤害。他不明白无论自己多努力地对一个人好,对方却不领情。他满以为只要用力去爱一个人就会有好结果,但其实不是。
师兄和那姑娘在时光的流逝中已经是不合拍的两个人,一个人在上海奋斗挣扎,一个人在家乡安逸舒适,心早已经渐行渐远。
三年的分离足足可以让两个人的三观不尽相同,步伐怎么可能一致呢。正如我想吃披萨,你却喜欢吃烤地瓜;我想努力奋斗,你却想一生安逸就可以了。
两个人想要的东西已在鸿沟的边缘。
后来师兄读了博士,马上就要去国外深造,而那个女孩已经在县城里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幸福。
感情里没有任何对与错,尽管曾经深爱过。
一个人成长快了,一个人成长慢了,两个人原有的节奏就乱了。
2
当大街小巷飘荡着那首《说散就散》,朋友圈刷屏般前任3的金句,好多人都在感叹着自己曾经逝去的情感,借机缅怀一下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悲伤。
其实,在我看来,孟佳情侣的分手是偶然中的必然,他们想要的东西已不一样,两个人的节奏早已经渐行渐远,分开也成了所谓的必然。
哪有什么突然的分手,所有的分手都是蓄谋已久。
林佳现在最需要的是陪伴,上升期的孟云给不了她,而稳定下来的王鑫做到了这一点。
王鑫工作稳定,时间充裕,他可以开车送她回家、送便当去她公司楼下,他会在生病时陪着她,会去KTV的时候一直在外面等着她。这些都是一个姑娘想稳定下来需要最基本的要素,没有太多的轰轰烈烈,但有足够的温度。
正是王鑫现在的节奏正好和林佳合拍,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而正在起飞路上奔跑的孟云,林佳从创业初期就开始陪伴他,他走到如今的小有成就,两个人的感情深度不言而喻,而此时孟云需要是足够的理解与欣赏,足够的时间去成长。
其实面对分手,如果他们知道彼此想要的是什么,又恰巧能够满足彼此的需要,就不会分开了。
有时候,感情里比爱更重要的是合拍。
一个在前面跑,另一个在后面追,两个人永远合不上。
3
可惜我学不会合拍这个课题的真谛,是因为感觉每个人都在不停地改变。
上一秒我刚知道如何去爱你,下一秒你就又变成了其他模样,徒留下我的叹息无力。
两个人刚开始恋爱时,我们总会把对方的优点拿着放大镜来看。随着时间推移,身体里炙热的荷尔蒙逐渐退去,失望慢慢降临,经历了几个轮回的挣扎,最终往往就是将彼此的爱点点滴滴耗散,分手逐渐提上日程。
有时候,我们来不及想清楚、想明白,然后又开始进入新的循环:恋爱——分歧——分手。
很多人谈了又分,分了又谈,在茫茫人海中苦苦挣扎。
也许只有两颗相近的灵魂,会产生最长久与最舒服的爱情,就是我们常说的两个人合拍。
当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一致,三观契合时,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
这样的灵魂伴侣的确是存在的,只不过,遇到好难好难。
世界的每一秒都在变,你遇到的那个人也在变,有些东西他自己都想不清楚,就算在茫茫人海中和你有过交集,你怎么知道他就是也在等你的那个人。
当我们明白,别人是不可把控的,那就主动认识自己吧,你是自己通过努力可以摸清内心的人。
当你充分认识自己,把生活状态调整到最适合自己的时候,你自带那个的磁场所吸引就是和你一路的人,这样走进你的生活和你的内心的那个才是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