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香港“殖民地思维”令李嘉诚惨失2000亿,出路何在?》(作者:汪涛)
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香港屡屡错失科技发展的机遇?
列举了几个典型例子:
1.华为的经历,华为最初代理香港公司产品;
2.中兴通讯的经历,中兴以前是中港合资企业;
3.腾讯的经历: 李嘉诚之子李泽楷早在1999年就投资了腾讯,拥有20%腾讯股票。
其后这几家公司发展史上有一个共同点:港资都在公司发展蒸蒸日上时选择退出,甚至不惜拍桌子决绝闹翻;而这三家科技公司其后都迅猛发展,成为了各自行业的巨头。
港资公司没有眼光,没有科技创新梦想, 甚至连首富家也在回避科技创新。
why ?
- 香港资本无科技创新梦,究其原因,大概是香港深厚的“殖民地思维”作祟,内心深处潜意识里认为中国人根本不可能在科技上有所作为,无论有多少铁的证据。缺乏科技创新的自信。
- 香港缺乏以科学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只爱喊几句自由的口号,一切”自由的口号“都只会变成“把思想禁锢得如同石头一般”的沉重枷锁。
后果很严重:
1,导致整个香港资本与内地近几十年的科技创新热浪绝缘。
早期港资拥有很多机会,但他们坚定不移得绝缘掉了与科研相关的商机,眼睁睁看着深圳有了中兴,华为,比亚迪,大疆......等成功科创企业。
良好的先天优势,坐拥雄厚资本、数间世界一流大学,位处中西交汇绝佳位置,信息交流便捷发达,却在科技行业毫无收获,优秀科技人才不断流失转行。
2, 香港一直在进行产业降级,不断地降。
今天,商界顶尖精英李嘉诚宁可抛掉香港的资产,也从未推动整个香港社会进行系统思考:进行产业升级,尤其是科技创新,才能活得更好。
就算这样降级去做服务、旅游和购物,其实都有大量吃喝不尽的商机,足够香港活得很好。然而,有些“精英”却要搞占中闹事,利用手中的立法权,制定出一堆又一堆莫名其妙的法律规定,限制和驱赶生意。心思都花在“以为再改改某些法律条款就能让香港怎么样”一类事情上,就如同认为在哪个庙里烧几柱香就能让香港发更多财一样,不可理喻。
从那些撑黄雨伞的香港青年和所谓“精英”身上,我们看到的不是人类社会最具活力的前沿科技思想,而是与一百多年前的义和团、白莲教差不多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作者又提供了一个侧面佐证。作者近年做创业导师,见过大量年轻人的创业计划。香港年轻人的创业项目是:改进快餐饭盒以提升效率,很有品味的餐饮连锁...... 而内地创业者的项目是什么呢?机器人、基因测序、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 内地基本与硅谷、以色列创业者考虑的是相同层次的问题。香港社会里最具创新力的一批年轻人,最多能考虑的只是”快餐“这一类事物,让人感到悲哀。
十年后的深圳与香港, 再来看看,拭目以待...
(how?这问题怎么破?破除殖民地思维,支持大力发展科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