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的路上,我们可能忽视了一个隐藏的长胖小能手

大家好,今天是天气太热狂喝肥宅快乐水的桃子冰。

提起减肥,我们总是倾向于控油控盐,热量表中的“能量”一栏永远是我们关注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减肥的路上,我们可能还忽视了一个隐藏的长胖小能手,那就是:——糖。

01 生活中“无孔不入”的糖


说到糖,基本上没有人会抗拒一缕适当的甜,在忙碌的时候来一点甜蜜感,即满足了味觉,也唤醒了大脑。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我们天生就是嗜甜的。

远古时期,人们为了活下去倾向于摄入甜度更高的食物,因为甜食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活下去。

而到了现在,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已经逐渐降低了对糖的执念,但是,总有些糖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被摄入了。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一天:

· 早饭吃了多少糖?

· 一天的零食:咖啡、果汁、奶茶、小零食里,大概加了多少糖?

· 主食里面摄入了多少糖?

面对这些问题,也许你会觉得,我尽量避免甜的食物就可以了。比如咖啡,我不加额外的糖,不就没事了吗?

其实,因为我们并不知道每份食物含有多少糖......所以很多人在这种不自知的状况下,很轻易地就摄入了超过健康标准的糖。

在纪录片《高糖陷阱》里面,专家为了形象地展示我们一天的糖类摄入量,特意做了一个实验,复刻我们日常的一天:从早餐的麦片粥开始、直到晚餐。

实验中,早餐选择了麦片粥(蓝莓及草莓水果)和橙汁的搭配,营养师说这顿早餐就包含了大约14teaspoons(茶匙)左右的方糖,而每人每天糖的推荐摄入量为7teaspoons(茶匙)左右。

也就是说,这一顿早餐就已经超标了。

接下来是午餐,选择了番茄汤+面包的搭配。

下午零食部分是柠檬饮料和小饼干。相信大家饿的时候都会选择这种东西来吃,而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摄入了超出本身所需的糖分。

最后是晚餐,晚餐做的是虾仁青菜,但是在做菜过程中放了柠檬果酱。

可以看到,实验者吃的东西都是比较健康且常见的食物。正常人可能这些东西根本都吃不饱(因为主食并不多)。

但是最后,实验结果显示,实验者一天的糖类摄取是建议摄取量(7teaspoons)的5倍左右。而这还是在实验情境中,并没有暴饮暴食的情况下。

看完真的细思恐极。

糖就好像无孔不入的水,以不同的形式进入我们的食物,闯入我们的生活,而我们却毫无察觉。

02 糖到底是什么?


但是糖也并不是“洪水猛兽”。 如果担心糖为生活带来的负担而盲目「戒糖」的话,很容易受不了甜食的诱惑而失败。

这时我们需要先了解糖是什么,以及糖为什么会发胖。

首先需要了解糖的不同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按照存在形式来分主要有“天然糖”“游离糖”两种。

天然糖就是天然而分散存在的,比如水果、蔬菜中自然的糖分,牛奶中天然的乳糖等,另一种“游离糖”,也就是精制糖,是人为在食物中添加的以及天然食物经过浓缩和加工后的糖。

比如:水果含有的就是天然糖,而榨成果汁后,就变成了“游离糖”。

按照化学角度来划分的话,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糖(英文对应的概念是 sugar),主要分为单糖和二糖,包括常见的葡萄糖、麦芽糖、果糖、蔗糖等。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面包、意面、蔬菜和谷物。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碳水化合物”。 没错,虽然在科学严格意义上来说,“碳水化合物”与“糖”二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但是在减重和健康的讨论范围内,碳水化合物就等于糖类。

如果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无法被身体消耗时,多余的葡萄糖就会转化为脂肪。

第二类是乳糖,主要存在于牛奶和酸奶中。因为奶类制品我们一般都会定量饮用,所以一般不会出现过量引用乳糖的情况。

然后是果糖,以前果糖比较少见,人们发现它存在于蔬菜和蜂蜜中,不过现在果糖的使用范围很广,除了水果中含有果糖,还存在于很多食物中。

从甜度来说,果糖>蔗糖>葡萄糖。因此含有果糖更多的食物通常吃起来更甜。而这些食物通常也更吸引我们,因此减肥的话,一定要控制含有大量果糖类食物的摄入。

而且,果糖几乎是增肥效应最好的碳水化合物。如果长期大量摄入果糖,你将很容易收获一个脂肪肝,还有肥胖症。

最后一类是蔗糖,也就是我们观感上最直接的“糖”,也就是喝咖啡或茶时会加的方糖。

所以,并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糖才算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各类食物隐藏的“糖”层出不穷,而稍不小心,我们所有小心翼翼的减肥都会前功尽弃。

03 合理控糖


合理且科学的控糖是每位减肥星人的必修课。

控糖过程中,首先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饮食,并不是说拒绝甜食,而是尽量把甜食摄入控制在每天的「最大量」以下。

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议:每天摄入游离糖最好不要超过总能量摄入的 10%。如果能控制在 5%,对健康更有好处。

其次,在购买食物之前,可以先看一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因为配料表中的配料,都是以「从多到少」的方式进行排序的。如果配料表前3项中就出现了「白砂糖」「果糖」「果葡糖浆」之类的成分,控糖的小伙伴就需要警惕起来。 不过大部分营养成分表中,不会标示出糖,而是整合到了碳水化合物这个大类中。如果营养成分中碳水化合物过高,对于“控糖”的我们也是不建议的。除了在意日常的饮食,还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无糖饮料能不能喝?无糖饮料是我们减肥最后的倔强,包装上的0卡0糖真的是特别诱人。可是,无糖真的不含糖吗? 其实,无糖饮料并不是完全没有糖,它可能含有少量糖或者使用了其他糖的替代品,并非绝对意义上的无糖。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如果每100ml饮料中含糖量≤5g,就可以称为低糖饮料;含糖量≤0.5g可称为无糖饮料。每100ml饮料中含热量不超过17千焦,则该款饮料就可称为零卡饮料。

另外,很多网红的0卡饮料都使用了代糖来提高甜味。

比如赤藓糖醇和阿斯巴甜,代糖不会像蔗糖一样被分解提供能量,所以是0卡路里。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实验表明阿斯巴甜会影响胰岛素的波动,并且安全性不是那么可靠。

因此想解馋的同学可以适当选择“无糖产品”来解馋,但不能过于依赖。

水果怎么吃?

在吃水果方面,“糖分”也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水果里的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蔗糖、葡萄糖、果糖和膳食纤维,其中果糖含量高的水果吃起来也更甜。 很多人挑水果的时候,会避开“太甜的水果”。其实,没有必要这样。因为甜度≠含糖量

喜欢吃甜,又嫌弃水果糖分高的话,可以选择:草莓、甜瓜、杏、西瓜、木瓜等,「糖」的含量其实都不到 10%。

另外减脂期间,还可以尝试“水果之王”圣女果,妥妥的好吃糖少

但不管选什么品种,最关键的都是控制总量,平均一天适宜摄入量为 200 ~ 350 克。

糖——这个我们生活中熟悉的陌生人。只有真正了解它,才会让我们的塑身之旅事半功倍。

今天关于糖的介绍就到这里啦!希望我们都可以不恐糖,合理控糖,让生活甜而不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