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三月,在大学校园中一部分同学忙着准备考研复试;一部分笔试没过的同学,或是选择骑驴找马式的找工作模式,想着来年再战;或是有合适的offer机会,就先安心工作。
考研,这事,若是不到年龄的限制,即便工作了几年,也会因工作一时不快,或是一种对大学生活的向往,或是一种不甘愿的执念……脑子里时常蹦出“要不我考研究生吧?”的想法。好像一旦“我考上研究生了!”一切工作压力、生活困扰等现实的问题就都能解决了。
读研,我的生活会发生哪些改变?
小L,入职半年,在国家电网某公司工作,工作的内容是关于大学学习的电力方面的专业。半年以来,工作上还算满意,但作为女孩子,每天进行技术工作,觉得发展上很难。于是想通过考在职研究生的方式看看能不能打开职业发展的新局面。她想,考研可能对晋升也有帮助,如果不尽早考可能失去未来的晋升机会。但她不想考本专业,对其他专业的发展方向不清晰,选定了心理学和管理学两个专业,不知道如何抉择。带着这样的困惑,她找到了我。
看似是因为选择考研专业上的犹豫,但我想知道,她读研想获得什么?
——如果考上了研究生,你的生活会发生哪些改变?
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她问懵了。
——好像也没什么改变……可能会被领导发现,借调到其他部门,留下来,但也许最后就又回到现在的岗位上。
后来她说了一句“想学点东西”……
围绕“想学的东西”我们谈了好久。小L觉察到,她真正想要的不是考研,而是想利用工作中的空余时间学些东西,关于技术,关于自己喜欢的理财和管理。
这个“想学点什么”的需求,一定要通过读研的方式获得吗?!学技术,最好的方式是去现场观察、操作;学理财,从知识学起逐步在生活中实践……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院推向前进。”
唯有实践才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工作了,什么样的人需要读研深造?
前不久,有这样一张图火了,一个圆圈告诉了我们本科、硕士、博士的区别。
从这个图上,我们发现,研究生使你对专业有了更深的钻研,逐步抵达该领域的知识边界。这需要研究生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大体包括发现问题能力、查阅文献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科研表达能力。
看到这些能力,让我想到了“匠人”。他们甘愿鞠躬尽瘁、舍生取义;他们面对学问孜孜以求、对待知识抱有敬畏与热情。
而这些品质,不是通过了考研成绩就获得的资格;需要在一生中不断的探索与领悟。
如果你具有如此坚毅的品质,可以继续选择读研深造,你将用所学反哺到工作中,逐步走向自我实现的高峰。
此外,是否读研,与专业发展、自身发展密切相关。
如果工作领域偏向科研类,比如基础学科相关专业,你可以通过读研的方式继续钻研专业,成为“专才”;如果工作领域偏向应用类,先有一些工作经验再选择是否读研,也是不错的选择。
有的朋友通过读研、读MBA……刷学历,获得更好的发展。很多时候是工作晋升的刚需,并无可厚非。可以去尝试,多一个文凭多条选择,但要问自己“读研后,你的生活会发生哪些改变?”“什么是你想要的?”找到读研的真正价值,这是读研的动力之源。
“想学点什么”怎么学
当今社会,“互联网+”带动了全民学习的氛围,也造成了知识焦虑的状态。像小L一样,“想学点什么”的年轻人,比比皆是。
那学点什么呢?
1 探索兴趣
总想学点什么,但不知道要学什么。从你的兴趣入手,画画、读书、摄影、书法、理财……梳理一下自己的兴趣。我们的大多兴趣仅是感官上的喜欢,并无技能而言,找到1-2个想发展成能力。(怎么发展兴趣,可以看兴趣变现 谈何容易)
2 对标人物
找到了兴趣,如何学?又好又快的方式是找到1个对标人物。注意这个对标人物最好是你能链接到的。比如你想学画画,你的对标是齐白石大师,不能说不切实际吧,但至少段位上差了好几个等级;如果换成网络插画小咖,你能交流学习的,对你的帮助或许更直接。
3 修炼内功
不管学点什么,都离不开“能力三核”——知识、技能、才干。比如,我学画画,我需要对颜色的认知、构图的理解以及其他美术专业知识的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读书快速积累;但对于画法技能上的提升则必须要刻意练习;即便我画法娴熟,但却总少了一些创意与想象,那可能画出来的东西也会缺少生命,这就需要通过混圈子的方式攒才干。
我们可以借助一下模型,和对标人物做一次深度访谈,了解他具备的知识、技能、才干;自己有哪些知识、技能、才干。中间做个减法,这就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So,工作了,还要不要读研?问一下自己的需求,你想改变什么?这种改变,是只有读研一条路径吗?找到自己内心的答案,那将是最适合你的答案。
我是生涯故事的陪伴者,“不急不缓”只为了陪来询者走一程,做一个“生涯故事的中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