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说:“参啊,我的思想是贯通而统一的。”曾子说:“是。”孔子走了以后,别的学生便问曾子:“老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学说,就是忠恕的善始善终。”
【感悟】
为什么孔子一以贯之的“道”是“忠恕”?我们不妨先看一看祖先造“忠恕”的内涵是什么?
一、祖先造“忠”字的内涵
“忠”的上部分“中”,“丨”像旗杆,上有旌旗和飘带,旗杆正中竖立。本义指氏族社会的一种徽帜。古代氏族部落有事,就先在旷地树起自己部落的“族旗”,众人就会从四方会聚于“中”,所以,“中”又有“和四方”、指一定范围内部重要的位置。“中”字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代表不偏、中正、好的意思,也表示一种人生处世的态度,比如中庸之道。中字是由一个0(口)字和一个1字组成,0是大道的体,1是大道的用。同时拥有了大道的体和用,所以中是道的大成。中代表中国的人文哲学,是中华的密码,大道之体是仁爱、友善、宽恕、和平的,大道的用是惟精惟一的。
“忠”——中+心:本部落的旗帜,表示心里对本部落的信仰。本义指对自己信仰的人或事业赤诚无私,尽心竭力,积极为人谋。在古代有“24忠故事”:
龙逢极谏比干死争 苏武牧羊张良复仇纪信代死 日惮笃慎
丙吉护储 朱云折槛 李善乳主 嵇绍卫帝 敬德瘢痍 元方举知
金藏剖心 真卿劲节 李绛善谏 孟容制强 李沆不阿 王旦荐贤
岳飞报国 洪皓就鼎 守仁求心 孝孺斩衰铁铉背立于谦勤王
二、“恕”字的内涵
“恕”,解释一:下面的心是“仁心”,“如”有母亲批评子女的意思。是母亲对待子女过错的心情。解释二: “如人之心”,把自己推到他人之境,量度他人之苦。
怎样宽容他人呢?我们也可以把“如”拆解为“女、口”,就是对待不顺心的话,就看作是刚会说话的小女孩说的话——童言无忌。 在古代一些大家庭新年时,厅堂还会贴“童言无忌 大吉大利“, 修”宽恕“之心——即使听说了不吉利的话也无妨碍,大人大量,宰相肚里能撑船。 所以,“恕”的本义指体谅,宽仁,以善良之心推想别人的心,换位思考,以己量人。引申指原谅,不计较别人的过错,如,饶恕、宽恕、“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三、孔子的忠恕
通读《论语》我们会深切感受到:孔子的“忠”就是坚持天下大同的信仰“尽心尽力去做”。怎样才能尽心尽力呢?心中有对“事业的信仰”才能尽心尽力,达到“内外倡和”,内外和谐,互相呼应。所以,孔子的“忠”,并不是“愚忠”。如果君主不信任你,他所做的事不符合你的做人原则,他也会毅然辞去“高职”。
“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仁、不义、不礼、不信、不智,既不要强加给别人,也希望别人不要这样做。既是他人做了违背自己心愿的事,也如【3.21】那样“既往不咎”,总是怀着一颗慈爱的心,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忠”是要极尽所能,“恕”是要量体裁度,所以“忠”与“恕”,是一对既相互辅助又相互制衡的概念。忠,强调的是付出和助益;恕,提醒的是通达和体谅。
忠恕,即使不理解,也该保持平和,即使不支持,也需文明礼敬。“忠恕”是减少纷争和保持和谐的最佳原则。
孔子以一理贯穿万事,则万事皆有其理。孔子之道,一理大用万事,万事归于一理。
孔子的道就是在尽心尽力中,从自身修起,让世界充满爱!这是“大忠”!本章的观点,还可参考【5.12】、【6.30】、【12.2】、【12.16】、【15.24】等章。
四、宰相肚里能撑船
1.善解人意的蒋琬
三国时期的蜀国,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大家都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2、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久经沙场,出生入死的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当然,“忠恕”是曾子的理解,如果觉得曾子的这种理解不恰当,我们更应有自己见仁见智的主张,以提升自己“一以贯之”大道至简的能力。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感悟】
本章的“义利观”是君子与小人的分水岭。修身,就是以善胜恶,止于至善。因此,在理解孔子的“义和利”时,还要有“动态人生”的观点,“见利思义”,是努力修身成为有所作为的君子的人;“贪利忘义”,是无心或放弃修身成为君子的没有志向的小人。
君子若是懈怠,见利忘义,可能沦为小人;小人若是上进,明辨是非,仍可成为君子。如此一来,孔子的教育才有实质的作用与效果可言。
有人认为孔子把义和利对立起来了,其实也是误解。在【4.5】、【4.9】、【4.11】已经谈得很清楚了。
孔子的儒家思想,贡献给了社会一系列具有可开慧的概念。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助我弘扬《论语》的人文情怀,如果觉得有所赞同,别忘了加“关注”哦,我们一起传播!有什么感悟、建议意见,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学习《论语》,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和福气!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大家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