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从小就不是个恋家的孩子,记得他小时候从来不认生,哪怕是陌生人,只要是稍稍一逗引,拔腿就要跟人家走。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这要是让人家拐卖了,只要有好吃的好玩的,大概都不想找家了。
现在孩子长大了,更是要求独立,不喜欢父母老是黏着他。自从上了大学,就很少回家了,甚至连第一年的春节,在家里住了没几天,就非要回学校去。平时更是从不回家来住,问他,总是说学习忙啊,要不就是在搞项目,在准备竞赛啊,回家能干什么呀等等。
好在他就在本市读书,每隔两三个星期,我们这一对空巢“老人”就会耐不住思念到他学校里看他,一家人在美丽的校园里散散步,谈谈心,交流一下彼此的状况,鼓励叮嘱一番,倒也其乐融融。
只是儿子基本就只有十几分钟的耐心,过了这个限度,就开始频频看时间,或者直接催我们道:要不你们回去吧,我还要到实验室去。言外之意是,可以了吧,满足你们的要求了吧。有时,我们想一起到饭店去好好吃一顿聊一聊,儿子也总是说学校食堂很好,什么菜系都能吃到,不用麻烦了。唉,他怎能理解我们有多希望多点这种麻烦呢。小时候,是孩子离不开父母。长大了,是父母离不开孩子了。
现在,儿子顺利保研了,大四可以过一下“猪一样的生活”了,我们很欣慰,更希望他周末能回家一家人好好庆祝一下,可是他却总是说有事情要做。前几天,在我们的家庭群里,我又连番给他发信息,让他多喝水啊,注意锻炼啊,天冷了要及时增减衣物啊等等。可是儿子还是一如既往,几条信息之后,才回了简短的两个字“知道”,让我很是失落。
后来我想起来,这几天在超市里看到有卖马奶子葡萄的,就说:“马奶子葡萄上市了,你不是最喜欢吃葡萄鸡丁吗?回家住两天吧,我给你做。”没想到,过了一会,信息就来了,好像还从来没有这样快过呢:如果是做葡萄鸡丁的话,那我就回家住几天吧。
看着这几行字,不禁令人莞尔。看来还是我厨艺不行,没有能栓住儿子胃的“妈妈的味道”。不是有这么一个段子吗,以前的孩子记住的是妈妈的味道,现在的孩子记住的是妈妈给我点外卖。我虽然还不至于总是给孩子点外卖,但由于忙于工作,真正认认真真给家人做顿饭的时候也不是很多,甚至没有几道能拿得出手的当家菜。想来真有几分惭愧了。
老公总是劝我不要再把已经二十岁的一米八五的大儿子当成小孩子了,他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不要给他太多羁绊。可是,我却庆幸,幸亏有这一道别处买不到的家乡小食,可以隐隐地栓住以后可能越飞越高、越走越远的儿子的心,让他记忆中永远留下一抹“妈妈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