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只有24个小时,除去睡觉、吃饭、陪娃、刷朋友圈,我们还有多少时间?所以我废话不多说,直接来内容。
文章关键词:套路、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高手
高手的秘诀:刻意练习
1、什么是练习?牛顿曾说过:我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练习不是停留在最简单上的事情上的反复练习,而是基于一些大师、前辈、专家总结的经验上的一种套路学习。
阅读,按照我们以前老师教会我们的方法,就是拿到一本书从头到尾的读一遍,现代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人保持着这个读书习惯,经常从网上可以看到谁一年读了200本书,还有谁谁两个番茄钟(一个番茄钟为25分钟)读了一本书,如果我们还停留在过去对阅读的认识中我们是很难想象这样的速度的。
现在大师交了我们很多的读书方法,不仅读的快,而且影响很深刻,像赵周老师提出的拆书和书签法,围绕着“阅读--关联--反思--应用”来教我们如何读书,能够让我们在比较短的时间掌握知识而且应用知识。如果不通过学习他人的套路,我们的进步可以说是非常缓慢的,即使你在某个行业积累到10000小时也不一定能成为一个高手。
2、什么是刻意?就是持续去做不会做的事情,做自己不舒服的事。
近来比较流行的一个词--舒适区。舒适区是什么?
一般的理解就是自己比较擅长,对自己没有什么挑战的事情。前几天从APP得到上听到一个新的解释,这个解释特别有意思,也让我印象深刻,这个解释说比如一个人每天晚上睡觉前,能玩手机看一些无聊的视屏看到半夜两点钟,这就是他的舒适区;再比如一个人喜欢聚会聊天逛街,那这也是他的舒适区。
那舒适区以外的是什么?恐慌区,介于舒适区与恐慌区之间是学习区。
人只有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刻意做一些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才有可能成为一个高手。我曾听过一个故事,讲一个人平时很自卑,不善言谈,脸皮很薄,为了改变现状,他后来做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也让自己很难堪的一件事情,就是在一个月内,每天被别人拒绝一次,去拿一个花的种子种到别人的花园;遇到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借500元钱等等。不断的去被拒绝,这对一个很自卑、不善言谈的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就在一个月后,他不仅成为了一个很喜欢交际的人,甚至还将这一个月来发生的事进行了一场演讲。
从上面的这个故事,我们还可以悟到一点,成为一个高手不仅要刻意练习,还要能得到别人的反馈。就是为什么一些人不断的在社交媒体上去写,去发表一些东西,而且文章的质量越来越高,也就是因为刻意练习、离开舒适区、得到网友的不断反馈。
以上就是我从--app得到上听到的新知识,通过赵周老师的拆为己用的方法。才真正的将这新的知识转化为我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