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办公室里学习研修,因为听得是家庭教育的内容,我非常感兴趣,戴着耳机听得正专注,一个小女孩出现在我旁边,吓了我一跳。我摘下耳机回想了几秒(学生太多了,人和名真的很难对号入座^_^)看出来是四班的孙远涵,我刚想问她,她突然哽咽地说不出话来,我放下手里的耳机,抓住她的手,看得出来这是一个敏感又内向的孩子,能主动上办公室来找我不知道经历了多久的内心挣扎,下了多大的决心,意识到这一点,我从抽屉里拿了纸巾让她先擦擦泪缓缓,尽可能温和地问:“怎么了远涵?慢慢跟老师说说~”她一边擦泪一边说:“我同桌不搭理我了。”然后又开始哽咽,我的心倒是放下了一半,不是大问题,同时我大脑里努力定位了一下她的同桌,有点不确定是不是韩思萍,我再一次抓着她的手看着她说:“怎么回事呢?你愿意跟我说说吗?”“她跟徐垚薇玩儿,不搭理我了,还说我黏着她。”然后又开始流泪,说起徐垚薇,我肯定我的定位对了,她的同桌就是韩思萍。于是问她:“你喜欢徐垚薇吗?”她低下头不说话,我得到了我想要的答案,问她:“如果你们三个一起玩,可以吗?”这时候孩子抬起头看着我点了点头,我让她把韩思萍请过来,她先自己缓缓情绪一会再来。
韩思萍来了,还是一贯地沉默,我伸出手在她脑门前摸了一下,说:“我今天刚学了个魔术,摸一下就能知道心里想什么。”这孩子笑了,不过一会头又低下去了(平时是个问题学生,撬不开嘴),凑这空当,我赶紧也抓住了她的手,说:“老师刚才摸出来你跟同桌闹了一点小矛盾,而且你俩现在不说话了。”她突然抬起了头,用吃惊的眼神看我,我从她的表情里也得到了我想要的答案,只问了她一个问题:“你还愿意跟你同桌一起玩吗?”她看看我点了点头又低下了,我说:“思萍,我知道你是一个非常看重朋友的孩子,只是不喜欢表达,你和你同桌的矛盾我认为是你俩的小秘密,我相信得你能先给她说个对不起!”她看看我有点羞怯,然后我示意她把孙远涵叫来,俩孩子都站我跟前,我说:“老师呢,也算你们的朋友,你俩是愿意老师看着你俩认真地跟你俩说话呢,还是愿意老师看着电脑对你俩爱搭不理的?”俩孩子都笑了,我又得到了我想要的答案,顺手把俩孩子的手握到一块了,接着说:“好朋友,就要多考虑对方的感受,多理解对方,多尊重对方。
你俩现在又是好朋友了对吗?”俩孩子相视一笑,看着我也笑了,心结解除,我拍了拍她俩的肩膀说出去玩去吧!
看她俩转身出去,我悄悄跟着到了门口,听到了韩思萍说:“对不起同桌,我不该不搭理你……”……我的心也彻底放下了,快乐是多么简单。对孩子来说这样的小事就是大事,而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要善于读懂孩子的想法,旁敲侧击的把处理问题的方法指引给他们,然后把具体行动的权利交给孩子,那么下次孩子再出现类似的问题,他依然懂得如何去做。这可能就是教育学家所说的不要干涉孩子的一部分吧~
事情很小,我做为一个副科老师,能被想起来,心里还是很开心的,感谢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