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与心理】——“世界睡眠日”健康宣教系列(20)
按语: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良好睡眠、健康人生”。据最新报导,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生活节奏的日益加速,资源竞争的日趋激烈,国民中诸多群体的睡眠正遭遇着空前危机。狐网近期发起的“3.21睡眠日”调查中,25%参与网友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66%网友自觉睡眠质量不高。而参与调查者中有51%是年龄在20岁到30岁的年轻人。睡眠障碍实在不容小觑!
一、报复性熬夜
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靠着咖啡撑过工作日。
六点起床赶车,下班已经天黑,回家后刷刷手机、玩玩游戏,再一看表已经半夜了。
这是一个“夜猫子”越来越多的时代,“报复性熬夜”的概念也在悄然盛行。
所谓“报复性熬夜”,是指白天过得不满足,便想在夜晚找到补偿,哪怕工作劳累,回家很困,也执着的要撑到实在睁不开眼了再睡。
为何年轻人纷纷“报复性熬夜”?按照人体健康的需要,一个人理想状态下的时间分配,大致是工作八小时,睡觉八小时,剩余的八小时是休闲和学习的时间。但在实际生活中,工作超支了大部分时间,不少年轻人只得去向睡觉索要时间满足休闲和学习的需要。
睡得晚、起得早,已经越来越成为年轻人或主动或被动的作息习惯。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2016年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且这个数据仍在逐年攀升中。
《医师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90后年轻人睡眠指数研究》显示,90后睡眠时间平均值为7.5小时,低于健康睡眠时间,六成以上觉得睡眠时间不足。其中,31.1%的人属于“晚睡晚起”作息习惯,30.9%的被访者属于“晚睡早起”,能保持早睡早起型作息的只占17.5%。
而在另一份报告中,84%的90后存在睡眠困扰,3/4的“90后”是在晚上11点后入睡,1/3是在凌晨1点入睡。90后比老年人面临更加严重的睡眠问题!
二、心理性失眠
由心理因素导致的失眠就称为心理性失眠。在失眠患者中,心理性失眠占很大的比例,往往导致患者的失眠症状越加严重,并且久治不愈。
(一)病因
心理性失眠是由易感因素、触发因素和持续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1.易感因素:易感因素是一个永久行为特质。易感因素可以增加个体的脆弱性,降低机体诱发失眠产生的阀值。失眠患者唤醒阈值低.唤醒构成是失眠的核心中介机制特征,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易感因素。其作用不仅表现在前驱期,而且也是一个永久行为特质,它可表示生理、认识、情绪高度唤醒。有些人具有内在发生睡眠紊乱的倾向,可能是基础神经机制缺陷所致。
2.触发因素:应激是失眠最主要触发原因,大多数人在急性反应事件消除或适应后,睡眠可能恢复正常,但目前认为具有睡眠紊乱高易感特质的人其短暂睡眠问题更容易破坏。
3.持续因素:当睡眠紊乱触发因素改变后出现睡眠持续紊乱,出现生理唤醒增强,认识唤醒干扰睡眠过程,但生理唤醒、认知唤醒和转移到情绪唤醒,病人出现焦虑、心境恶劣、担忧、紧张情绪反应。这些反应又加重生理唤醒和认知唤醒,失眠患者会高估自己的入睡时间和低估睡眠时间,使其对睡眠产生歪曲知觉,对睡眠好的人,各种刺激,如床、卧室、睡眠时间等可以被很好地控制,变为欲睡或产生睡眠的潜在提示。相反,对失眠者,这些刺激常与挫折、唤醒和不能入睡联系在一起,当情景刺激(床、卧室)和睡眠不协调活动双重重复出现,这些刺激形成负性条件反射,引起条件性唤醒。
(二)治疗
针对心理性失眠原因,可使用认知治疗、睡眠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治疗和森田疗法进行治疗。
1.认知治疗:
是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改变病人不良认知的一类治疗方法。不良认知就是指歪曲的、不健康的、不合理的、错误的、消极的过急的观念和思想,而导致情绪障碍和非适应行为。认知治疗目的在于矫正这些不合理认知,使正确的合理认知——情感——行为三者和谐、协调并一致。具体方法是向患者介绍睡眠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睡眠习惯,介绍失眠原因和预防。
2.刺激控制疗法:
是对负性条件反射一种有效方法。具体方法:
1)除睡觉外其他时间不要待在床上或卧室里。
2)躺在床上20分钟仍睡不着,须离床,做些温和的事,只有真正有睡意才回床。
3)每天同一时刻醒来并起床,不管晚上睡眠如何。
4)白天决不上床睡觉。
3.睡眠限制疗法:
通过减少在床上的非睡眠时间来提高睡眠效率。具体方法:
1)做一周睡眠日记(几点上床、睡觉、醒)
2)据日记计算每晚平均睡眠时间和效率。若平均睡眠效率达90%以下,则下周可提前早15—30分钟上床,若在80%-90%间,则下周维持原来时间,若低80%,则下周上床时间推迟15-30分钟。
4.森田疗法:
失眠者越是努力想睡越是精神紧张,试图用各种方法解决,结果反而使精神活动更加活跃,更难入眠。森田疗法是告诉患者在静卧中若感到要睡觉,不必选择时间,随时都可任意躺在床上,千万不要自己想办法勉强去睡,这样会很快使患者消除对不眠的恐惧。
(三)心理调节
失眠患者中的大多数是由心理因素所引起。心理因素虽然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但只要患者能够自我调节心理活动,它又可以成为克服疾病的有利武器。
1.放松情绪法:
失眠固然不好,但失眠本身的危害远不如对失眠恐惧与忧虑所造成的危害大。对失眠的恐惧与忧虑,会产生恶性循环的精神交互作用,即失眠—恐惧—紧张—失眠—加重—恐惧加重—紧张加重—失眠更重……因此患了失眠症后,放松情绪,冷静地接受现实至关重要,同时要认识到失眠时,只要能做到心身放松,即便是整夜不眠,也无大碍,高僧经常静坐(卧)不眠却能长寿就是证明。
2.松笑导眠法:
平卧静心,面带微笑,行六次深而慢的呼吸后,转为自然呼吸,每当吸气时,依次意守(注意力集中)头顶——前额——眼皮——嘴唇——颈部——两肩——胸背——腰腹——臀和双腿——双膝和小腿——双脚,并于每一呼气时,默念“松”且体会意守部位散松的感觉,待全身放松后,就会自然入睡,必要时可重复2~3次。
3.逆向导眠法:
对思维杂乱无法入静的失眠者,可采取逆向导眠法。就寝后,不是去准备入睡,而是舒坦地躺着,想一些曾经历过的愉快事件,并沉浸在幸福情景之中。若是因杂念难以入眠时,不但不去控制杂念,反而接着“杂念”去续编故事,而故事情节应使自己感到身心愉快,故事的篇幅编得越长越久远越好。这些有意的回想与“编故事”既可消除患者对“失眠”的恐惧,也可因大脑皮层正常的兴奋疲劳而转入保护性抑制状态,促进自然入眠。
4.紧松摇头法:
仰卧床上后,先行双上肢收缩用劲,持续10秒后放松,并体会放松感觉,重复3次后,同法依次做下肢、头、面部和全身的紧张后放松训练。待彻底放松后,微闭双眼,将头部以正位向左右摇摆,摆身为5~10°摆速为1~2秒一次,一边摆一边体会整个身体越来越松散深沉,摇摆的幅度和速度也渐小,这样的自我摇摆仿佛婴儿睡在晃动的摇篮中,睡意很快就会来临。
以上几种心理调节方法,对于纠正失眠,改善睡眠,确有很好的疗效,失眠患者不妨一试,尤其是由心理因素所致的失眠,采用以上方法加以调节,其疗效会更为显彰。
三、失眠恐惧症
失眠恐惧症是一种由自我心理暗示产生的长期失眠的病症,往往出现于高压人群,属于心理疾病。产生的最初原因往往是偶尔的失眠,然后心里对失眠产生了阴影,并在睡前进行自我暗示,增强对失眠的恐惧,产生焦急烦躁等心态,导致更加无法入睡或睡眠质量极差,心中恐惧进一步加深,继而进入恶性的循环。
(一)原因
偶尔失眠、焦虑、紧张
(二)易发人群
失眠恐惧症患者大多集中于高压人群,如高三,大四学生,或白领一族。患者所共有的特点是性格方面比较极端,心事较重,并带有一定的强迫情节。
(三)临床表现
长期的(几个月到几年不等)失眠,入睡困难,容易惊醒,睡眠质量差。伴随的身体上的症状有半夜虚汗,早上起来头脑清醒四肢无力,内分泌失调等;精神上的症状为脾气变坏,易怒,易烦躁,精力不足。
(四)病理
引起失眠恐惧症的原因一般是偶尔的一次失眠,导致第二天工作或学习没有精力,第二天睡觉时想到明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心里催促自己早点睡着,产生焦急和不安,睡眠质量明显下降,从此产生阴影,睡眠质量和时间一日不如一日,慢慢开始对睡眠产生恐惧,在睡觉前进入恐惧焦急烦躁的恶性循环。
失眠恐惧症大多还是由于人们认知上的偏差所造成的。他们在自认为没睡好之后,早晨醒来给自己的第一提醒是:一夜睡不好,今天的精力肯定不好,今天晚上可千万别再失眠了。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常常使人一整天都毫无精神,无法振作,很容易出现焦虑和注意力不能集中的现象,渐渐导致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等。这样看来,这一恐惧心理甚至比真正出现失眠后还要有更严重的后果。而且,患有失眠恐惧症的人大多对睡眠看得过于重要,硬是要求自己晚上一定要睡得香甜,而当这种绝对化的强求不能实现时,就会陷入焦虑不安的心态之中。
(五)类型
一种是在真正的失眠后出现恐惧,加重失眠。这种情形往往在患抑郁症、妄想症的情况下发生,其特点是完全不能入睡,睡也睡不实,经常醒来,夜晚醒后再也睡不着。
另一种是实际睡眠和正常人一样,但是总认为自己睡得不够,睡得不好,产生苦恼。这是一种害怕或恐惧失眠的精神病症状。这种类型在中老年期多发。
(六)危害
1.工作效率下降
恐惧症患者的担忧可能仅仅集中于个别症状,如心慌或感觉要晕倒,也常伴有继发性恐惧,如害怕自我失控、会死或会发疯。明知别人在同样情境不会感到危险或威胁,但不能减轻其焦虑。患者只要设想进入恐怖处境,就会产生预期性焦虑,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下降,学习效率降低,从而影响人的工作状态,甚至产生自卑情绪。
2.降低机体免疫力
恐惧症发病时,常会出现头痛,头晕,心烦,恐慌等症状表现,有时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等。这种长期的精神不稳定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内分泌失调,容易导致多种疾病的患病风险上升,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胃肠疾病等。
3.加重精神疾病
恐惧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当事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处境,恐惧反应与引起恐惧的对象极不相称,他本人也知道害怕是过分的、不应该的或不合理的,但并不能防止恐怖发作。例如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患者就会出现紧张和害怕感,不敢与人交谈,甚至对视。
(七)治疗误区
1、纯药物治疗
失眠恐惧症是一种精神疾病,主要治疗方法是从思想上克服恐惧,作为辅助可以适当的服用一些安神的中药或安定类药物。但一味的靠药物治疗是治标不治本的。
2、消极治疗法
用一些消极的手段来促使自己入睡,例如本人接触的患者中,有一位采用的方法是睡前喝酒,每晚睡前把自己灌醉,然后就可以轻松入睡。导致的结果是对酒精产生严重的依赖性,长期下来对身体造成很大的损伤,而且一旦晚上不喝仍是恐惧焦躁无法入睡。类似的这些方法只会增加身体的负担,就算能入睡,醒来后仍然无精打采,百害无一利。
3、“本本主义”治疗法
一些患者在医院或网上获得一种治疗方法后,完全照搬照抄,严格的按照方法上的一步一步的进行治疗,这样心里可能对失眠的恐惧暗示会减少,但同时又加进了对这个方法本身的心理暗示,也就是说假如这个方法自己有一步今天没做好的话,晚上的时候自己又会进行对这一步的心理暗示,仍然可能导致失眠。要知道这些方法的作用是因人而异的,应该针对自己的情况适当的修改,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八)治疗方法
1、精神力战法
作为一种精神疾病,最好的方法是从思想上跨过去这个坎,保持积极的态度,克服对失眠的恐惧,并慢慢减少睡前对这种恐惧的心理暗示。具体的方法可采用如下几种进行自我暗示:
1)睡前不要去想明天还有什么事要做,从心里说服自己,明天的事真不做了也不会有太大影响,不要让自己有什么负担。这个方法适用于比较轻度的患者。
2)不要把失眠看的那么严重,其实失眠也没什么大不了,第二天起来洗个脸清醒下,该做的事还是能做好。
3)换个角度,用积极的思想去看待失眠,反正晚上也睡不着了,不如就用这个时间去好好考虑和规划下自己的人生,考虑一些平时忽略的事情,这么的虽然浪费了明天一天的精力,但对自己未来的发展绝对有更大的好处。假如说明天有重要的事,那就用这个时间想一想细节问题,提前做好准备。用这种思维来减少对失眠的恐惧,适用于重度患者。
2、融入集体减轻恐惧
并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失眠,生活中有很多人都默默的忍受着失眠的痛苦,可以去融入失眠者的群体,互相鼓励,减轻对失眠的恐惧,并借鉴别人方法来寻找自己的治疗方法。
3、减压法
身体第一,不要在工作或学习中给自己太大的压力,经常锻炼身体,保持乐观心态,该吃吃该喝喝,充实自己的生活,适当的服用一些安神补脑的中药。
4、日常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 (Physiotherapy或Physical Therapy)是以一种预防、治疗、及处理因疾病或伤害所带来的动作问题的医疗专业。主要是借着自然界中的物理因子(声光水冷电热力)、运用人体生理学原理法则等,针对人体局部或全身性的功能障碍或病变,施予适当的非侵入性、非药物性治疗来处理患者身体不适和病痛治疗方式,使其尽可能地恢复其原有的生理功能。
对于失眠恐惧症的患者来讲,心理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辅助使用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通常都是采取用磁疗治疗方法,可起到通络活血,消炎镇痛和镇静安眠的作用。
5、心理治疗
1)心理疏导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通过专业性的谈话,来帮助缓解压力,让患者身心放松、改善睡眠。
2)行动治疗
这里所说的行动治疗就是使人们产生一种放松的状态。比如在睡觉之前进行一定的运动,运动的同时,会使全身的血液加快,并且使肌肉得到一定的放松,这样就可以转移失眠的注意力,从而慢慢的打消焦虑的情绪,运动的同时也会使人产生一种疲劳的感觉,同时也有助于很快进入梦乡。
3)催眠疗法
催眠术在心理治疗中可以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冲突、失眠以及其他的身心疾病。催眠是用来改善和治疗人们心灵创伤的疗法,有催眠的作用。
4)催眠曲
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可以影响人的精神世界。音调和谐、节奏舒缓的乐曲可以使呼吸平稳,脉搏跳动富有节奏感。音色优美的歌曲或悦耳动听的器乐曲可以调节人体植物神经,使大脑得到休息,帮助人们解除疲劳。因此,听音乐有不同程度的镇静、镇痛、降压的作用,还能使失眠者心平气和,消除不安和烦躁情绪,安静入睡。
5)特别要提醒那些经常应酬的白领,晚上应酬少喝酒。睡前饮酒曾经被很多人认为能促进睡眠,它虽然可以让人很快入睡,但却只能让睡眠停留在浅睡期,很难进入深睡期。所以,喝完酒后即使睡的时间很长,醒来后仍会觉得疲劳。
6、观音灸鬼平衡疗法
“观音灸鬼平衡疗法”在诊断方面采用目前最先进的MED经颅神经递质多谱分析仪对神经递质的状态作出准确的评估,定位造成神经递质紊乱的脑组织部位,进而对病症的部位和严重程度作出准确的判定,然后由中西医专家共同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诊断,并根据诊断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计划。
7、权威治疗技术
F-YD生物基因微导技术对失眠、抑郁、精神分裂、神经衰弱、焦虑、恐惧等各种精神障碍疾病有显著疗效,且绿色,安全,高效,愈后可彻底杜绝复发,是目前治疗精神疾病的全国重点推广技术。至今已成功治愈7万多名失眠抑郁及精神障碍患者,解除了广大患者及家人的困扰。
临床医学证明,精神疾病无法彻底治愈的根本原因是在于传统治疗只停留在控制神经递质分泌,无法有效修复神经递质的受体(与递质结合的递质)机能障碍导致的受损脑细胞。F-YD生物基因微导技术建立了科学、完善的脑细胞和神经递质之间的“细胞修复”和“递质平衡”的理论,从细胞学的层面上破译了精神疾病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
8、食疗
1)核桃:味甘性温,是一种很好的滋补营养食物,能治疗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多梦。取粳米、核桃仁、黑芝麻,慢火煨成稀粥食用,可用白糖调食,睡眠前食用。
2)红枣:性温、味甘、色赤、肉润,具有补五脏、益脾胃、养血安神之功效,对气血虚弱引起的多梦、失眠、精神恍惚有显著疗效。取红枣去核加水煮烂,加冰糖、阿胶文火煨成膏,睡前食1~2调羹。
3)蜂蜜:具有补中益气、安五脏、和百药、解百毒之功效。对失眠患者疗效显著。每晚睡前取蜂 蜜50克,用温开水冲1杯饮用。
4)龙眼:其味甘、性温,具补心益脑、养血安神之功效。临睡前饮用龙眼茶或取龙眼加白糖煎汤 饮服均可,对改善睡眠有益。
5)荔枝:荔枝味甘甜微酸、性温和。荔枝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蔗糖、维生素B、维生索A和柠檬酸、叶酸和游离氨基酸。《本草纲目》中称荔技能“安神、益智、傻气”,是健忘失眠者不可多得的安神益寿水果。
6)莲子:莲子味甘甜、性平和,清香可口,有养心镇静安神之效。莲子中含有的莲子碱、荷叶碱、芳香贰等成分有镇静作用。此外,食用莲子可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索,进而增加5—经色胺的供给量,能助人入睡。
9、穴位按摩疗法
1)用中指指端轻轻按揉两眉头连线中点处的印堂穴,约2分钟,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2)用食、中指两指指端轻轻按揉两眉头凹陷处的攒竹穴,约1分钟,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
3)用双手中指指端轻轻按揉眉稍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的太阳穴,约1分钟,具有醒脑安静的作用。
4)用双手中指指端轻轻按揉耳垂后的凹陷与枕骨下的凹陷连线中点处的安眠穴,约2分钟,具有镇静助眠的作用。
5)用双手拇指罗纹面紧贴在两眉头处,然后在眉之上方同时作左右来回抹动,约半分钟,具有安静催眠的作用。
6)用双手食、中、无名、小指指端分别放在两侧耳尖直上两横指处的率谷穴,前后来回推动,约半分钟,具有除烦镇静的作用。
7)用拇指端罗纹面轻轻按揉腕部横纹上两横指处的内关穴,约1分钟,双手交替,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
总之,目前对于失眠恐惧症的治疗方法很多,治疗效果显著。完全可以让您走出失眠的困扰,帮助您轻松解决失眠问题。
丁俊贵
2019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