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被业界称为“新零售”元年,“新零售”一度被认为是下一个风口,笔者不以为然,新零售的方向和本质是为消费者创造更新的价值体验,引领更新的生活方式。
目前从“新零售”的代表品牌来看,大家更多的是在强调打通线上线下,增加消费场景体验,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完成商品、价格、支付、消费者习惯等等分析检测。
实事上,在“新零售”方面各大巨头的态度也不是很明朗,都处于探索阶段,往往把鸡蛋分散放不同的篮子。都不愿错失任何机会而已。
毕竟,最优秀的商业模式,一定诞生在商业形态混战的年代!大萧条里必然藏着大机会。在这个充满着变数的时代,各种逆转都会随时发生。
周愚认为“新零售”只是一种商业形态和消费场景的改变而已,对于产业而言,并不见得是颠覆性的东西。其引爆点是人工智能,这才是风口,而且其实一直就是。
人工智能在产业上的颠覆,最具代表的体现是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上面。
互联网和手机是国产品牌走在世界前面的代表。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历史。
国产手机品牌的转折点大概在2010年前后,在这之前,一直被戴着“低廉”、“劣质”、“山寨”的帽子。
摩托罗拉、诺基亚、索尼、爱立信等舶来品,一度占据着国内市场的大半壁江山。
当时是功能机、半智能机的时代,别说是培育出一个能和巨头抗衡的国产品牌了,就连基本的生存都是问题。
当时国内既没有产业基础,又没有技术储备,几乎没有破局的任何突破口,只能以模仿为生。
但,在之后仅仅五六年的时间里,以华为为代表的国产手机,搭上了智能机的浪潮,不仅彻底摆脱了“低质”、”“山寨”的标签,还颠覆了全球手机市场的格局,成就了今日这番盛世。而这背后的机缘都来自于人工智能机的潮流。
据悉,国内市场上,国产智能手机的份额从2009年之前的不到10%,发展到了2016年超过了80%,六年的时间基本上见证了国产手机品牌的崛起之路。
由此可见,对于起步晚、又没有多少硬实力加持的国产企业来讲,唯一可以打败国外巨头的希望,可能就是借助新兴的技术破旧立新。
互联网就更不用多说,中国的互联网电商、支付系统等一直走在世界的前沿。
前面提到,“人工智能”是“新零售”的引爆点,更是互联网和手机的助推器。那么,继互联网和手机之后,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未来哪个产业会有可能肩负起挑战世界巨头的使命呢?
笔者认为是新能源汽车。这就是新能源汽车一直备受关注的原因,包括格力董明珠、乐视贾跃亭、上汽、比亚迪等都在积极的参与中。
目前国产车在全球乃至国内市场的尴尬地位与当年的手机行业极其相似。
不得不承认,作为全球最大汽车生产和销售大国之一,国产车还是处在汽车行业鄙视链的底端。
一般认知来讲,同等级的车辆,进口车高于合资车、合资车高于自主品牌的认知一直根深蒂固。
国内汽车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绝不是几年就能填平的,这点可以简单地从供应链方面看到。目前,汽车生产核心的三大件儿,发动机、变速器、底盘都是严重依赖进口。
据悉,很多国产车的生产过程,从提供标准、研发产品、生产、再到验证,几乎都有国外巨头供应商包揽,这就导致制造环节漏洞百出,汽车质量大打折扣。
在核心技术上我们始终被掐着脖子!
另一方面,传统汽车严重依赖石油燃料,石油高度依赖进口,而进口路径却被卡的死死的。
如果可以在电动车替代燃油车的过程中看到颠覆赶超的机会,那么国家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去推进。
这不仅仅是个万亿级的产业、产业链非常长,而且会全面带动国家产业升级,是真正具有大国支柱战略意义的产业。
这还是摆脱石油进口依赖,彻底改善能源危机的机会。对此,国家已经在逐步制定政策,电动汽车配额制只是燃油车退市的开始而已。
参考国产手机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国产汽车目前的现状基本上和功能机时代的国产手机极其相似。
因此,在政策明朗、前景可期的情况下,国内各大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的追捧也越发明显。
其实,除了传统汽车企业,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都在做汽车人工智能系统,这就意味着有了互联网巨头的合作,国内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会有更多的机会。
至于所谓的行业引领者,目前虽没有出现,但未来或许会诞生一款类似互联网和手机的现象级产品,届时,孕育中国的“特斯拉”也不无可能。
文/周愚(zk55186),以委托版权印和维权骑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