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他如他所是,何谓如他所是?
木心讲述的《文学回忆录》中说,被忽略的‘史前期’告诉我们,人性是如何来的:有兽性的前科。
猛然,我想到,哥哥欺负还在吃奶的妹妹,这样的行为是否也存着兽性?对于物质、母爱、关注的争夺,这种攻击性也属于人性中的一部分?所以当他欺负妹妹时,他依然是该被爱的。
做为母亲,当听到自己的幼儿,发出求助的哭声,我内心有焦躁与不安。若是他人如此欺负我儿,我定第一个扑上去与他厮杀,但无奈,欺负者也是我的亲骨肉。眼睁睁看着自己所爱的女娃被所爱的儿子欺负,难受之极,不免指责欺负者,但这只会导致恶性循环。
明知此法不妥,但为何每次事发之后,我的气会先出?我是在用我的文明的标准在要求哥哥,自以为自己很文明,殊不知,指责也是在运用语言暴力。
木心还说:人性未成熟前,都有兽性。
可见,我自己也是未成熟的。我都还在练习,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哥哥用成熟的人性去对待妹妹呢?
当我写下以上那些,突然深切的体会到,爱和自由所传播的:当发现孩子有不良行为时,请温和地抱住他,告诉他“妈妈很爱你,但那样的行为不可以”。
这就是知识到内化的演变吧。
如果我把孩子的行为放在“错的”一方,我是带着排斥的,那么我根本无法去温和地拥抱他。就算我按照以上的方式,抱了、说了,但因我内在的不接纳,我浑身散发的气,也是无法让孩子感受到我的爱的,因为我当下就是无爱的状态嘛。
所以我应先去了解人性,放下所有对人的标准,才能达到理解,才能去接纳,才不至于让评判先行在前。评判一出,智慧的双眼将被蒙蔽,便无法看到每个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看到的只会是对错,理解也就无从谈起。我发现,这不仅适用于亲子关系,这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任何关系。
我儿子欺负妹妹,有兽性的一部分,可能基于嫉妒、害怕失去爱、或者感受到了威胁,他没有错,他只不过是想获得爱与安全感,但因为他的不成熟,他用了不恰当的方式去表达。
我见到自己的幼儿受欺,我担心、着急、生气,我也没有错,这也是兽性的一部分,我只是想保护自己的幼儿。
当我放下对孩子的评判,对自我的评判,去接纳兽性的那部分,我发现心量就变大了。再次发生哥哥欺负妹妹的事件时,我已不再无助地生气,一味指责、要求哥哥了。
当我抱住想欺负妹妹的哥哥时,我能感受到自己心底发出的温柔,当我对哥哥说:妈妈很爱你,但你这个行为不可以,会伤害妹妹。妈妈知道,要做到温柔真的不容易,这需要练习,妈妈也在练习。但妈妈相信,终有一天你会做到的。
在我怀里的哥哥,已经不再冲着妹妹凶了,而是抱着我说:妈妈,我也好爱你。
这之后,我观察到,哥哥欺负妹妹的频率明显降低,拥抱、亲吻妹妹的频率则提高了。
爱他如他所是!他是怎样的呢?我是怎样的呢?人又是怎样的呢?但愿我能慢慢放下以往的对人的评判与标准,重新去认识人性。认识人,从自我开始,因为在最根深处,人都有共同的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