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同的新书《我在未来等你》已经出版了。
在微博还有公众微信号上面知道,这本新书四百多页,里面都是文字,没有插图,而封面的图是浩森拍的。
想了很久,但是我还是犹豫着。
因为我想,在这里,等你来。
终于我还是等到了你,那个陪着我度过了整个青春的人。
看着这本书,我又想起来了刘同的上一本书《向着光亮那方》。《向着光亮那方》这本书出版时,我还在学校。那是高三,省吃俭用得买了这本书。
其实还是值得的,虽然自己没有向着光亮那方走着,但是还是陪着自己度过了一段忧郁而沉闷的,黯淡无光的时光。
已经忘记刘同的第一本书是谁给我看的,我们家并不爱买书,加上堂哥堂姐并不爱读书,所以小时候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子去阅读。所以,一直以来,书对于我们家来说都是缺乏的,有的只是教科书。
刘同问,假如重返十七岁,你会做些什么,我想的是,假如可以,我想要回到十岁,那个还是读四年级的年纪。
从四年级到高三毕业,整整九年,这个期间是漫长的,也是痛苦的。但是我还是想要从来一次。
还有就是,重返十岁,我不愿认识你们。
读书时期,记得堂哥也常常调侃我说:“你们全家都只会欺负我,大家都在玩,偏偏我要上学。”其实我一直都明白,这个时间段,我就应该上学,然后把书读完,再到玩,还有自己的追求。要不然永远都在为那一块三毛五的柴米油盐庸碌匆忙。但是,最后,我还是走上了这条庸碌匆忙的道路。
记得,自己一直都在画好的路线上行走着,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考研或者边工作边考研。但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我就走上了分叉路,小学或者初中???或许就是因为小时候把努力的时间都用来玩耍了,所以现在只能把所有应该玩耍的时间都用来努力。
人的一生中,能够陪着自己度过漫长岁月的人只有那么一两个,其他的都是过客。所以,他们这些人,都只是人生路中的一笔。我们一起度过疯狂且张扬的日子,可是这些日子却让后来的我后悔无比。
而我也在路途上渐渐丢失了那些能够称之为美好的童年岁月的记忆,或许相对于不重要,所以记不起,或许是太重要,留在了记忆的最底。
前几天那些同伴中的一位联系我,然后就聊了一下近况,听说他去年年前结婚了,他说孩子 都会走路了,他家就在对面村子(农村的村子都隔得很近),可是忽然发现我们已经七年没有联系了。人的感情可以深那么浅,转眼又像是过眼云烟。
我们不聊未来,不聊相聚,仿佛分离就在昨天。
其实我知道,我们不应该相识。
这样,我就不会认识那个说在未来等我的你。
后来生活又回到了原来的轨迹,或许我不应该喜欢去念书,那样就会少点期望少点失望。不过没关系,那些多有的期待都成为了过往,我还是和以前那样无所畏惧。
五年前,高一,从怀着兴奋激动的心情进学校到荒废了整个青春。现在想想,曾经那么傻。
在刘同深圳签售会那天,有个女孩子很激动,她对着刘同说:“高一时,你出了《谁的青春不迷茫》,高二时《你的孤独,虽败犹荣》。高三时的《向着光亮那方》,现在大二,你出了《我在未来等你》,谢谢你,陪我度过了整个青春。”
现在想想,那个女孩子就好像是我,如果我没有选择另一条路的话,现在的我也在大二。
这是一场期待了很久的签售会,好像是为了圆满了我的青春。虽然我现在也还是青春。
终于见到刘同的时候,我对自己感到很奇怪。因为我并没有像其他读者那样激动,那么兴奋,反而很平静,就像去见一位很久没见的好朋友一样,大家都很有默契的样子。你不说话,我也不说话。
我在台下最末尾的地方,听着刘同和读者侃侃而谈。仿佛这件事情与我无关,而我也没有在参加签售会。
签完书的我匆匆的走了,连回头都没有,就好像好朋友要分离,害怕下一秒就会舍不得。
我现在还是没有勇气去翻开这本书,我甚至不敢去想象里面的内容,我怕自己一旦入戏短时间内出不来,又害怕自己作为一位旁观者为这部戏感到悲哀。明明是自己的人生,却无法自己主宰。
好像人总是这样矛盾,活在现在时,就想要活到未来去。等到未来成了现在,有想要回到过去。
我知道,回到五年前是不可能的,没有假如,因为就爱诶并不存在,也没有时光机,所以回到五年前也是不可能的。只是希望五年前错过的事情,现在不要在一次错过,不要让现在想要做的事情成为等待,成为以后的遗憾。
当然,我也是有想象过的,想要回到过去,回到曾经的那年,我会好好学习,不会再去想着认识谁谁谁,不会在上课睡觉,不会那么闹腾、、、、我,还会不会是这样。
当然啦,我也只是想想。
毕竟,曾经是曾经,过去也只是过去,那是改变不了的事情,想多了也无补于事。
因为,我,也不再是学霸的我,你,也不再是那个曾经是年少的欢喜,不会在那个路口等自己。